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銀彈有限 應優先保就業

http://www.CRNTT.com   2009-02-03 15:15:35  


保住了就業就保住了基本社會信心
  中評社香港2月3日訊/臺灣《聯合晚報》今天下午發出社論,強調“保就業”比“救失業”重要。文章内容如下:
 
  政府迎戰失業狂潮,從“總統”、“閣揆”,到“經建會”、“勞委會” 主委,上上下下總動員,急迫之情可見。這種時候,各方應幫忙提振士氣,不要只說風涼話。而政府則需要聆聽建言,不要亂了方向。

  這幾天,針對政府的救失業措施,一些帶著批評意味的建言逐漸出現。輿論籲請政府不要“亂槍打鳥”;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說,政府應釋出“有實質意義”的工作;環球經濟社長林建山說,“搶救就業應優於搶救失業”。換言之,很多人都感覺,政府目前的救失業方案太快太急,撒了很多子彈,卻多屬救急性質,目的如果只是暫時先堵住失業率的狂飆,恐怕解決不了真正的問題。

  舉例而言,針對高學歷者,政府說要提供數萬個研究助理的工作;還打算撥出兩百億發放“教育券”,讓高學歷失業者重回學校進修充電。沒工作的人重回學校進修,是好事;教育和學術機構多聘些研究助理,也不錯。問題是,台灣的高等和技職教育體系有多大的容納量?教授們一下子多出幾萬名研究助理,要給他們做些什麼工作?兩百億經費的“失業者進修”,需要多少師資開出多少課?

  此時政府忙救火,當然來不及仔細評估審慎規劃。但政府的銀彈畢竟有限,如果花得太浪費,不免令人看了著急。高學歷失業的確是痛苦的事,但把這一大批人暫時“安置”回校園裡,雖一時間粉飾了失業的事實,終究不能視為解決了就業問題。救急銀彈能花到什麼時候?急就章的“失業者充電”,究竟能發揮多少再進修的效率?又是否真能對再就業有助益?

  這是輿論建議應創造“有實質意義的工作”的意思。專家說,“應先穩住95%就業市場,比搶救5%失業人口更重要”,也是類似的意思。政府希望阻擋失業率攀高,這樣的心意可理解,但資源有限,還是要謹慎分配小心使用。同樣是碩士生,有人咬緊牙關彎下腰身,苦苦自尋頭路,寧作清潔工也不放棄;有人如果相對輕鬆地領了政府補貼的“研究助理費”,在安逸的假象中暫時居身。這兩種對比,於青年人的生涯選擇各有得失,於政府運用納稅人經費的公平性恐怕也各有評量。此時須集思廣益,大家共度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