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躲貓貓”的深層追問才剛剛開始

http://www.CRNTT.com   2009-02-24 08:29:38  


圖為網民調查團成員進入看守所調查。(圖片來源:雲南電視網)
  中評社北京2月24日訊/此間《新京報》昨天發表社論《“躲貓貓”的深層追問才剛剛開始》指出,對近期引起社會極大關注的雲南“躲貓貓”事件,網民調查委員會已經成為過去,或許它還曾帶給我們一絲絲的失望。但網絡監督還要繼續下去,監督的最終目標,不僅要找出“躲貓貓”的真相,更要給責任者以相應的“罪與罰”,給難以自圓其說的制度設計以應有的“改與廢”。全文如下: 

  仔細推敲每一起演化成公共事件的個案,其背後或多或少都能找到急待改善的體制病灶。雲南“躲貓貓”事件發展至今,我們既看到了網民參與事件調查這一“具有開創意義的舉動”,也看到了網絡監督無法替代更無須替代司法調查這一應予正視的現實。 

  於21日凌晨1時許發布的《“躲貓貓”事件調查委員會公布調查報告》,對調查中的尷尬沒有絲毫回避。《報告》大為感慨網友在現實中的“無力”,並承認,“最後真正能揭露真相的,只可能是擁有法律資源的執法司法部門”。察看網絡輿情,對“躲貓貓”依然充滿著不信任。 

  從結果上反觀此次網民參與輿論事件的調查,其形式意義遠大於實質。當然,這是僅就事件本身的解決而言。我們仍然承認雲南宣傳部門在對待網絡民意與網絡民智上的開明心態。這樣的“開創”之舉也可以為其他省市效仿,只是,網民參與理應恪守作為公權力“監督者”這一身份自認,而不可跨越法律徑行“網絡執法”之事。 

  應當說,“躲貓貓”事件的網絡監督才剛剛開始。使命已經終結的“躲貓貓”事件調查委員會並非網民公意推舉,以其名義而公布的《報告》,也僅僅代表那有幸入選調查委員會的8位網民。網絡監督從未移交給某個委員會,相反,這個委員會既是網絡監督的一部分,同時又是被網絡監督的對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