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圓明園銅首 喚醒民族認同與愛國心

http://www.CRNTT.com   2009-03-02 11:48:42  


銅首的文物價值不高,但是凝結的民族情感深重。
  中評社香港3月2日訊/臺灣寒舍藝術中心執行長王定乾今天在《聯合報》發表文章,認爲“圓明園銅首 將高潮迭起…” 
 
  近日藝術圈最火紅新聞,莫過於佳士得公司在法國巴黎大皇宮舉辦的聖羅蘭珍藏品—圓明園流失文物鼠首、兔首銅像拍賣會,在中國官方與民間激烈反彈下,兩件國寶仍各以一千五百七十四萬歐元成交(近台幣七億元),創下中國藝術品拍賣史上次高價紀錄(第一高價為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此舉引發國際輿論譁然,尤其是中國大陸。

  此一事件之背景在於佳士得拍賣的鼠、兔銅首,原為圓明園海晏堂一景,由十二生肖青銅獸首連接人身組合之定時噴水池,係由清代乾隆年間(西元一七三六—一七九五)義大利籍宮廷畫師郎世寧總策劃,並由法籍傳教士蔣友仁執行監造。一八六○年英法聯軍大舉入侵,將始於康熙年間興築、乾隆時期擴建、素有“萬園之園”美譽的“圓明園”毀於一旦,造成珍藏數以萬計之稀有瑰寶遭掠奪,堪稱中國文化最慘重之浩劫,更是所有文物藝術品愛好者心中永遠的痛。法國大文豪雨果即為當時英、法對中國文物之掠奪與毀損,悲憤著文批判。

  筆者早年亦曾受託經手圓明園銅首之拍賣,對於近日此事件,觀其沸沸揚揚之輿論,僅表達個人三點看法:

  第一、中國近代史從“英法聯軍”之役,加上晚清“八國聯軍”之戰火蹂躪,造成數以萬計的文物流落海外各地,或分散於世界四十餘個公私立博物館,甚至淪為拍賣場上之標的物,這都是不爭的事實。中國政府與民間人士義憤填膺,將其視為“國恥”,誓言依國際公約,啟動“國寶工程”以法律全力追索,此情自當可體會,更應受到海內外所有中華兒女的呼應與支持。儘管事隔百餘年之後,此兩件銅首國寶受於法律追溯期的限制下,恐難如願索回,但此一事件見證了當年英法等歐洲國家侵略掠奪中國的史實,不容否認與抹滅;而戰爭帶給人類無情的毀壞與浩劫,更值得我們深思與戒惕!今天,世界各國應理性共融,追求和平,打擊恐怖組織,共創繁榮安定,恐怕是“圓明園銅首”事件,帶給國際人士的共同省思!

  第二、這些年來,兩岸三地華人收藏家,憑藉著自身的經濟實力,在國際拍賣市場奪回不少中華文物瑰寶,多少彌補了國際公約在追索文物上法有不逮之處,值得我們讚揚與欽佩!此次兩件銅首,不僅喚醒中華兒女的民族認同與愛國心,更應提醒國人尊重歷史,珍惜文物,遏止走私盜賣,深化藝術教育;這恐怕是此次拍賣事件,帶給我們更正面而積極的啟示。

  第三、在中國情結及輿論關注下,圓明園流失文物鼠首、兔首銅雕像,啟動了其藝術價值與藝術價格之不同觀點。不論文物遭何人買得,歸向何處,據筆者瞭解,此一事件恐怕尚未落幕,另將高潮迭起!但從另一觀點視之,在全球金融海嘯席捲之際,流失在世界各地的中國文物能創造如此高價,受到舉世之青睞與推崇,未經此事件,大家或許可能還不知今天中國文物之藝術價值與價格,在國際市場如此仰之彌高。這何嘗不是令我們感到驕傲與欣慰呢?尤其,此事件更驗證中國文化早已在世界各地埋下萌芽的種子。

  今天在歐美拍賣市場,一件十九世紀的油畫或當代藝術品,動輒以數千萬歐元成交,乃司空見慣之常事。而數千年中華文化的結晶,無論青銅器、瓷器、玉器、書畫、古董傢俱,乃至御用文物,件件在藝術價值上均不遜於歐美藝術品,但在市場價格上卻仍大有差距。因此,我們不可妄自菲薄,在藝術品領域,沒有景氣不景氣,只有爭氣不爭氣。未來,吾人若能認清藝術收藏與投資的真諦,加強藝術專業鑑賞與國際審美觀,深信中國文物藝術品物歸原主,應是指日可待的目標。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