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的新一輪軍事戰略調整

http://www.CRNTT.com   2009-03-11 07:13:54  


 
  美國正式決定從伊拉克撤出,也標誌著自“冷戰”結束後在美國政界軍界崛起的“新保守主義”及其實踐的失敗。

  新保守主義為美國和西方在“冷戰”中不戰而勝的結果而衝昏頭腦,又有大約10年西方經濟高速增長的實力為後盾,便狂熱地認為美國可以對傳統非西方國家使用武力強行推進“多米諾骨牌”式的系列民主化變革。 

  而實踐證明,無論是在朝鮮、越南、索馬里還是伊拉克或阿富汗,只要美國試圖深入腹地,實施軍事干涉或占領,這仗往往就變得代價巨大,而且最終還打不贏。

  這一切與二戰時候對德意日法西斯的反侵略戰爭和戰後民主改造,確實是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事情和路徑。

  相反,以美國的軍事實力和能力,對高科技外科手術式聯合精確打擊行動,以海空天軍為主要突擊力量,並投入一定地面部隊的有限行動,取勝的把握就比較大,這些都在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頓任總統期間實施的系列軍事行動中得以證明。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在飽嘗苦頭之後,伊拉克及阿富汗可能成為美國“改朝換代對外戰爭範式”的絕響。從現在開始,美國對伊朗和北朝鮮等國會更多採取綜合解決辦法,即使動武,估計也將採取遠程非接觸打擊等手段,而不會再從地面冒進糾纏。

重新評估對手和假想敵

  美國在中東和中亞的最終策略,應是建立永久基地,保持有效的軍事存在和威懾,這樣既可以堵住阿拉伯極端勢力坐大的死角空間,又可以同時牽制中國和俄羅斯的傳統後院,為西方贏得地緣戰略的主動。

  美軍內部目前似乎在重新評估戰爭對手和假想敵。一般來說,美國傾向把目標瞄准向三種類型:恐怖組織活動;極權國家如伊朗,北朝鮮等;大國競爭對手如俄羅斯和中國。

目前的難處是,應對以上三類情形,要求美軍擁有迥然不同的戰略戰術、武器裝備和作戰配置,美國為此很有些無所適從。
  而本屆奧巴馬政府認為恐怖活動走向式微,應該外交接近傳統敵對國家,對中俄等大國要以全球和區域合作為主,美軍的角色因此將更加傾向於防禦和協調。 

  同時,美國的伊拉克經歷及此次國際經濟危機,都再次提醒我們,競爭的取勝之道有兩種:一種靠先進;一種靠少犯錯(或用中國的時髦表達,就叫“不折騰”),缺一不可。

  這兩大因素也將決定美國軍事力量的未來演變和定位。

 (作者偉達在美國從事國際文化戰略研究和咨詢)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