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網絡仇恨” 必須警惕

http://www.CRNTT.com   2009-07-08 10:56:32  


“網絡仇恨”是一個毒瘤
  中評社北京7月8日訊/近日,湖北漢口高家台一名剛剛小學畢業的孩子在網吧通宵參與了一場網絡“罵戰”,早上出網吧門口就遭捅傷。由此事引發的種種社會、家庭、教育等等方面的討論不絕於耳,其中,“網絡仇恨”也又一次被激發關注。《人民日報》今天刊登吳歡的評論文章:“ 警惕‘網絡仇恨’”,作者表示,“‘網絡仇恨’病毒傳播迅速,最易被侵襲的往往是那些世界觀尚未確立、思想還未成熟的青少年。由於涉世未深,這一群體對‘思想病毒’的抵抗力最弱。提升網絡用戶特別是青少年用戶的鑒別能力,使他們能够批判地吸收網絡上雜陳的信息,將有助於其抵抗‘網絡仇恨’”。文章內容如下:
 
  互聯網是新詞頻出的地方,近日一個緣起網絡的概念引起關注,它就是“網絡仇恨”。

  “網絡仇恨”,說到底就是在網絡上傳播仇恨。聯合國新聞部最近專門就此召開研討會,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指出,“一些最新的技術正被用於傳播最古老的恐懼”。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極端分子利用網絡散播仇恨,煽動犯罪。6月,華盛頓納粹大屠殺遇難者紀念館發生槍擊案,2人受傷、1人死亡,嫌犯曾在博客上鼓動反猶主義,指責該紀念館是“騙局”。此前,美國還發生一名醫生被害案,這名醫生被一個反墮胎者網站列入網上打擊名單之中,名單上還有數百名醫生、法官以及女權主義者的姓名。根據今年5月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全球範圍內至少有1萬個散布仇恨和恐怖主義的網站。由此看來,在網絡上散播仇恨已不是個別現象。

  互聯網作為一種新興媒介,具有匿名性、交互性和時空異步性等特點,其出現對人類社會本來具有突破時空限制、無限交流信息的積極意義。然而,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網絡的特性,將其變成散播仇恨的陣地:一方面,網絡的匿名性為散布仇恨或暴力言論的人貼上了一層保護膜;另一方面,跨越時空障礙的網絡溝通讓那些持偏激觀點的人在全球範圍內便捷地聯系、動員,甚至“招募”同類。

  互聯網既是虛擬世界,也是現實世界,網絡仇恨所涉及的問題都來源於現實社會——種族歧視、宗教紛爭、信仰喪失以及對金錢和暴力的頂禮膜拜……當電腦技術和互聯網技術日益普及後,這些原來存在於現實社會的“病毒”也彌漫到網絡空間。信息高速公路上,出現了“少數幾條陰暗的小巷”(潘基文語)。

  “網絡仇恨”病毒傳播迅速,最易被侵襲的往往是那些世界觀尚未確立、思想還未成熟的青少年。由於涉世未深,這一群體對“思想病毒”的抵抗力最弱。提升網絡用戶特別是青少年用戶的鑒別能力,使他們能够批判地吸收網絡上雜陳的信息,將有助於其抵抗“網絡仇恨”。

  解決“網絡仇恨”問題,不是要讓人們仇恨網絡,而是要從傳者、訊息、媒介(渠道)、受衆和效果這五個傳播的要素入手,防範仇恨在互聯網世界裡傳播。具體來說,就是要從源頭上找到仇恨的傳播者,從渠道上控制虛假信息的傳遞,當然最有效的還是在受衆中開展媒介素養教育,提高其鑒別信息真假對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