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上海模式 又到蛻變時刻

http://www.CRNTT.com   2009-07-31 09:16:59  


上海經濟增長的模式到了需要調整的時期
  中評社北京7月31日訊/上海在長達17年的時間裡,經濟一直以兩位數的增長領先全國。1989年,上海人均GDP還是5000多元人民幣,到了2008年,這一數字變成了73124元人民幣,突破了“一萬美元大關”。但今年上半年,上海經濟以5.6%的增長,落後於全國7.1%的平均水平。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逼迫上海不得不盡快突破傳統增長模式,尋求新的增長之道。

  上海證券報刊登經濟學博士彭興庭文章表示,上海是中國內地的金融中心,金融產業集聚是上海經濟增長中的一個特殊因子。在1991年以前,上海與全國一樣,都是以實體經濟為發展對象,那時的上海並不具備多少優勢。但在上世紀90年代浦東開發時,上海提出了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口號,由此,上海經濟增長才開始步入黃金時期。事實上,眾多研究也表明,上海金融產業的發展與其經濟增長之間,呈現相當強的正相關關係。1997年,受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上海經濟增長迅即作出了趨慢的反應。今天,上海金融業的國際化程度與10年前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之下,上海經濟增長放緩,應該是意料中的事。

  從歷史的角度回望,上海的經濟增長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從1978 年到2008 年,上海經濟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78年至1991 年間,GDP 波動明顯,年均增長7.43%,低於全國同期平均水平的9.04%;以浦東開發為契機的1992 年至1997 年間,是上海的高速增長期,GDP年均增長率為13.97%,高於全國同期平均水平;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暴發之後,上海經濟增速有所緩和,直到2004後,才再次進入較為明顯的快速增長期。2004 年當年,上海GDP 同比增長13.6%,2007年,增長13.3%。應該說,在這一階段,上海的經濟增長動力,更多來源於房地產市場和金融市場的高速擴張。

  文章指出,這些年來,上海經濟增長速度很快,但從就業的角度來看,卻出現了不同步的現象。研究表明,除上世紀80年 代以外,上海高速的經濟增長並沒有帶來相應就業的“黃金時期”,甚至,就業規模一度萎縮。這種現象和趨勢,不僅在第三產業,甚至發生在第二產業和第一產業。雖然說,科技水平的提高會給就業帶來擠出效應,但如果造成經濟增長和失業並存的局面,就該認真反思了。

  在新一輪的宏觀調控中,鼓勵能更多地帶動就業崗位的產業和部門的發展,應該是上海乃至全國都應該關注的重點。真正有價值的經濟增長不僅僅表現在數量上,更應體現在質量的。關於經濟增長質量的指標,不僅包括經濟運行質量,如城市化率、科技進步貢獻率、工業增加值率等,還應該包括居民生活質量和生存環境質量的評價,如就業、收入、貧富差距、消費品質以及工業廢水達標率、綠化覆蓋率等。毫無疑問,這其中的許多指標,對於GDP而言,不但沒有促進作用,反而存在“逆效應”。

  文章最後說,這些年來,上海人民的生活質量有了很大提高,但統計表明,這與上海經濟增長的走勢相比,並不協調。現在,“上海GDP落後全國”,與其說是一次挑戰,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又何嘗不是一個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