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騎虎難下 全球央行焦灼如何退出

http://www.CRNTT.com   2009-09-04 11:38:53  


想要對貨幣“收放自如”,那可不是一個容易的事。
  中評社香港9月4日訊/“在經歷了規模罕見的集體放鬆貨幣政策之後,眼下全球的主要央行都處於某種舉棋不定的焦灼之中:大手筆撒出去的流動性應該何時收回以及如何收回?在決定貨幣政策拐點的問題上,歷史上有過太多慘痛的教訓,這也讓今天的抉擇更加引人關注。”《大公報》今天登出朱士友的文章“退出——讓全球央行焦灼”,對此焦點問題進行分析。文章内容如下: 
 
  連日來,全球各主要央行密集議息。從議息聲明所傳遞出的信息看,多數經濟體經濟出現初步企穩跡象。“上山容易下山難”。在經歷了規模罕見的集體放鬆貨幣政策之後,眼下全球的主要央行都處於某種舉棋不定的焦灼之中:大手筆撒出去的流動性應該何時收回以及如何收回?在決定貨幣政策拐點的問題上,歷史上有過太多慘痛的教訓,這也讓今天的抉擇更加引人關注。

            美聯儲“蹲守”最佳時機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上個月通過在《華爾街日報》發表署名文章以及在國會作證兩種形式公布了其對於“退出”策略的考慮。他要傳達給外界的信息似乎是,問題在於何時退,而不是如何退。

  選擇退出時點的確是最棘手的問題,而美聯儲在這裡是栽過跟頭的。回溯到1936年,由於擔心銀行存在美聯儲的巨額儲備資金會引發“未來不可控的信貸擴張”,美聯儲大幅上調了對商業銀行的準備金要求,導致自1933年開始的經濟復蘇嘎然而止,造成雙谷經濟衰退格局。所謂雙谷衰退,類似於現在人們所說的“W”型復蘇,即衰退期中經歷一段短暫復蘇後再度陷入衰退。現在人們最擔心的也是“W”型復蘇,其殺傷力甚至大過“L”型。因此要避免在時機不成熟的時候收緊貨幣政策,美聯儲必須確保看到經濟持續企穩方可採取動作。

  持續企穩,這是一個很難判斷的標準。美聯儲一方面要關注全局,也就是從工業產出到零售數據,從家庭支出到儲蓄率,從失業率到CPI,每個環節的風險都需確保充分釋放;另一方面要關注數據的連續性。僅僅第二季度GDP好於預期,或者7月份失業率意外下降可能還不足以佐證經濟企穩。特別是失業率,本身就是一個滯後的經濟指標,如果連續3個月均下降,則表明復蘇預期大大增強。那個時候美聯儲面臨的收緊壓力會更大。至於其他數據,可能需要連續一兩個甚至兩三個季度持續轉好才能確定企穩。

  前面說的都是防止過早行動扼殺經濟復蘇,但是行動過緩釀成的苦果似乎距離人們更近。“9?11”事件以後,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過長時間實施超低利率導致資產泡沫累積直至2007年次貸危機集中爆發,這些都說明錯過最佳“退出”時點將遺患無窮。

  如今,伯南克獲得了連任,但願其對“退出”的“蹲守”不會錯過最佳時機!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