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劉下吳上:看清處境面對更棘手麻煩

http://www.CRNTT.com   2009-09-19 08:18:17  


朱立倫此次脫穎而出備受關注
 
                複雜考量  朱立倫名字竄出來

  在這樣的背景下,馬英九決定換掉劉兆玄,同時經過思考、討論,不祇決定由吳敦義接任組閣,而且決定必定要叫朱立倫來擔任副院長,而且決定吳敦義與朱立倫的人事任命,要同時對外發布。

  這中間,有其複雜的考量。馬英九或許後知後覺,卻不至於不知不覺到不曉得政壇對劉兆玄為何能夠留任的種種猜測。其中一個最有殺傷力的說法,就是:劉兆玄是幫馬英九擋住朱立倫的棋子。如果“內閣”改組的層次高到要找新“閣揆”,那麼在國民黨目前人才有限的情況下,朱立倫的名字一定會一下子竄到很前面。

  朱立倫有著許多“對的”條件。桃園縣沒有升格,所以不像胡志強市長任期延長了一年,朱立倫擔任縣長祇剩三個月任期。而且過去八年來,不管什麼媒體用什麼方式調查,朱立倫在桃園縣施政的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和總是吊車尾的周錫瑋形成強烈對比。還有,朱立倫不祇受桃園縣民肯定,他在全台灣性媒體曝光率高、表現也很搶眼,又明顯比同樣是縣市長資優生的林政則具備更上一層樓的條件。

  正因為朱立倫有這樣的優越條件,政壇流言指出:他是馬英九最不想找來擔任“閣揆”的人選。這個危機的節骨眼,當然容易折損政治領導人,但換個角度看,卻也是政治人物突然鵲起的機會,看來看去,最有可能逮住這個機會大有表現,進而在短短兩年多時間內威脅二○一二馬英九地位的,祇有朱立倫。

  馬英九知道這種傳言,也明白了這種傳言的破壞力,因此才會有這次的動作。上回組閣時,明確由馬英九遴選的,祇有劉兆玄院長。邱正雄副院長等於是交由院長決定選取的“閣員”之一。這回不同。正副“閣揆”都是馬英九親自點選的,杜絕人家就馬朱關係做指指點點的猜測。

  原來的劉兆玄、邱正雄,和新上任的吳敦義、朱立倫一比對,最顯目的差異:前面兩人幹過很多職位、行政資歷很豐富,但是兩人加起來參加選舉、贏得選舉的次數是:零。後面兩人,重要的政治歷練,卻幾乎都是靠自己選舉,一票一票堆積累積起來的。
用習慣的畫分法說:前面一個“內閣”,是“技術官僚”的;現在要換上來的新“內閣”,則是具備民意基礎的。這樣的變動,有其基本道理。過去一年三個月來,“劉內閣”最失敗的地方,就在不懂得如何跟社會溝通,他們明顯活在自己的溝通語境裡,跟外界之間有著很寬的鴻溝。 

                  挽回信任  換方式與民眾溝通

  劉兆玄甚至不懂得如何讓人感覺“誠意”的握手法,“閣員”裡面沒有人會說“平常人”的語言,他們習慣以為當部長就該像個部長般講話,殊不知,今天大家最討厭的,就是官腔官調說話的官。從劉院長以降,所有部長不管在什麼場合、不管談什麼事,千篇一律全像是在致詞。長官致詞,台下怎麼會有人愛聽?不愛聽,因為致詞裡讓人感受不到真心真情,更不會讓人相信聽到了真話。

  這種風格,加上馬英九自己的“不沾鍋”,這次水災中真的踢到鐵板了,到了災區還讓人覺得像在找場合致詞的人,不管多認真安排規劃救災工作,不管多辛苦、工作時間多長,都不可能給社會“苦民所苦”感覺的!救得多快救了多少是一回事,表現多積極多迫切要去救,看到來不及救的悲劇有多遺憾多痛苦,是另一回事。技術官僚在表現上完全不及格,不祇葬送了馬政府的支持率,更糟的還在切斷了社會民眾對政府的信心。

  溝通問題,藉由有豐富的選舉經驗,了解爭取民眾信任重要性的另一種政治人物上台,一定可以有所改善。不過令人擔心的是,這種習慣選舉、懂得民意溝通的人,會不會將施政風格拉到另一個極端去?以民粹語言操弄社會情緒,藉新聞運作掩飾施政問題,不斷製造熱鬧爭議轉移注意力焦點,這種風格之前民進黨執政時,我們看得夠多了,而其後遺症,我們到今天還在繼續承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