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不能讓日元升值的一幕在中國重演

http://www.CRNTT.com   2009-10-07 10:42:00  


西方七國集團再次要求中國人民幣升值,其真實用心令人懷疑
  中評社北京10月7日訊/紅網今天刊登評論員侯文學的文章“不能讓日元升值的一幕在中國重演”,作者認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人民幣升值的事實視而不見,特別是去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對人民升值的呼聲和施壓一直沒有停止過。他們希望的當然不是‘穩中漸進’式的升值,而是‘休克療法’式的陡升。這樣做的目的顯然是別有用心的”。文章內容如下:
 
  10月3日,西方七國集團在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布爾舉行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再次要求中國人民幣升值。明眼人不難看出,在全球亟須合力應對金融危機的當口,西方再次老調重彈,其真實用心令人懷疑。(見2009年10月6日新華網)

  而更須要我們警惕的是,絕不能讓當年日元升值的一幕在中國重新上演。

  事實上,自2005年7月中國啓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實現雙向浮動、彈性增強,與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聯動關系明顯,匯改後的第一年人民幣升值1.5%,第二年和第三年人民幣分別升值5.5%和10.9%,使人民幣實現了“穩中漸進”。市場人士普遍認為,這項改革合乎中國國情,有利於國際金融體系的穩定。

  近年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人民幣升值的事實視而不見,特別是去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對人民升值的呼聲和施壓一直沒有停止過。他們希望的當然不是“穩中漸進”式的升值,而是“休克療法”式的陡升。這樣做的目的顯然是別有用心的。一方面,意在轉移視綫、嫁禍於人。

  衆所周知,金融危機是西方大國金融體系長期疏於監管和寅吃卯糧的消費方式、國際金融與經濟體系不透明以及西方長期獨攬國際金融話語權等諸多複雜原因造成的,而直接導火索是美國發生的次貸危機。本來,西方應該檢討自身金融監管和宏觀經濟政策中的失誤,與發展中國家合作應對危機,但他們卻推卸責任,試圖把所謂“人民幣匯率被低估”與“全球經濟失衡”掛鈎,并把“失衡”描繪成危機的主要原因,這既沒有道理,也無法令人信服。另一方面,力圖遏制中國的快速發展。若按照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的想法,人為地讓人民幣大幅度升值,就意味著我國通貨緊縮即將來臨,財政赤字增加,對外資吸引力下降,外貿出口大幅下滑,企業利潤率減少,就業壓力加大,國內投資減少,消費能力下降,貨幣政策出現不穩定,我國經濟加速衰退,保八的目標難以實現。一旦中國經濟陷入低穀,西方國家相關企業勢必遭受重大損失。所以,企圖通過人民幣升值來解決問題的做法既損人又不利己。實際上,匯率問題不過是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借口,其目的就是引起中國國金融動蕩,削弱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地位,進而遏制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

  日本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以後十年的經濟衰退人們記憶猶新。日本經濟的飛速發展,曾使其GDP超過美國的一半。這時,美國財團資金紛紛投入日本市場,購買日本股票和房地產,日本經濟的蓬勃導致股市和房地產發瘋一樣的上漲。此後,美國於1985年拉攏其它5國逼迫日本簽署廣場協議,以“行政手段”迫使日元升值。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美元對日元貶值了50%,也就是說,日元對美元比簽署廣場協議之前升值了一倍。這時,賺足了錢的美國財團通過拋售日本房地產和股票并兌換回美元,日本則因突然撤離的巨額外資直接導致經濟的崩潰,一度升值到1:79的日元又重新回到1:140的位置上。這就是日本常說的“失去的十年”,也是美國“興旺的十年”。美元暫時性的貶值,非但沒有損害到美元的國際地位,還給美國的國家經濟帶來莫大利益。1998年,同樣的手法在東南亞“四小龍”身上重演了一次,導致了“亞洲金融風暴”。結局是,東南亞貨幣在先升後跌中,經濟發展的成果被美國搶掠一空,只有香港得以幸免。

  我國國家的最高利益是,保持經濟和生產力穩步增長,保持國家的財富和和國力不斷積累和增強。要實現這個最高利益,最根本的是中國要有一個穩定的經濟、政治、金融和國際和平的環境,而人民幣匯率穩定是牽一發動全身全局性問題。對這次七國集團的壓力,相信我政府有足够的智慧加以應對,當年日元升值的一幕絕不會在中國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