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李逸舟:解讀一中原則的法理情內涵

http://www.CRNTT.com   2009-11-25 00:21:42  


 
  兩岸圍繞一個中國原則進行的激烈攻防與事實上的“談判”過程

  1979年大陸確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核心是台灣當局接受地方政府地位,其他一切不變。台灣當局對應提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並堅持“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雙方繼續堅持絕對否定對方的一個中國,延續隔絕對峙狀態。

  至1986年蔣經國推動政治革新及隨後開放老兵返大陸探親、終止“動員戡亂”,台灣政治格局與兩岸關係進入一個全新的時期。在既不接受地方政府地位、又不能再視中共為“叛亂團體”的情況下,台灣需要為雙方的政治定位與相互對峙找到一種新的方式。於是,“一國兩府”、“一國兩實體”等等紛紛提出,學界與輿論界也有“一中屋頂”、“多體制國家”等種種意見。但在當時大陸看來,以前雙方始終堅持的都是“一”字,現在對方提出的卻都是“兩”字,對“台獨”與“兩個中國”的防範戒備心理驟然升高。兩岸進入圍繞一個中國原則長期激烈攻防的階段。

  台灣最初先後提出“一國兩府”、“一國兩實體”、“一國兩區”;大陸嚴辭拒絕:統統不符合一個中國原則,都是謀求事實上的“兩個中國”與“台灣獨立”,希望台灣當局真正回到一個中國原則的立場。
 
  1991年,李登輝成立“國統會”、頒佈“國統綱領”,針對大陸“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立場,納入“大陸與台灣均是中國的領土”及“不否認對方為政治實體”主張;大陸斥之為:統一是虛,分裂是實。

  1993年4月,在“兩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達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不討論一個中國政治含義的共識基礎上,“汪辜會談”成功舉行。但在同年年底雙方都出席的APEC會議中,大陸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台灣回應:我們主張“階段性兩個中國”。1

  1995年,雙方就李登輝以私人名義訪美同美國展開激烈交涉,美國於最後一刻決定放水。大陸以“文攻武衛”展開長時間、大規模反制。針對大陸導彈演習,李登輝回應:你來啊,我有十八套戲本等著你。

  1997年香港回歸後,媒體輿論大力宣導“香港一國兩制為台灣樹立了榜樣”、“台灣問題更加迫切地擺在中國人民面前”。李登輝於1999年作出總回應:兩岸是“特殊國與國關係”。大陸全面中止“兩會”商談。

  此後,台灣方面一再要求恢復商談,並稱“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各表”。大陸嚴辭回應:“一中各表是對九二共識的嚴重歪曲”。

  2000年,大陸提出“大陸和台灣同屬於一個中國”的“新三句”,標誌著對一個中國原則的認識開始走向深化,但在隨後幾年內具體政策尚未跟進。

  陳水扁上台後,標舉“新中間路線”,提出“兩岸統合”、“一個中國原本不是一個問題”、“你國民黨如果能讓大陸承認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各表,我就接受”等等。2002年陳水扁舉行兼任黨主席儀式當天,大陸宣佈與只有幾萬人口的台灣原“邦交國”瑙魯建交;扁回應:“海峽兩岸,一邊一國”。

  2005年2月24日,陳水扁於“扁宋會”中承諾在兩岸關係上回歸“中華民國憲法”、“憲改”中不涉及主權領土問題、針對“台獨”問題公開高喊“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並表示逐步推動兩岸直接“三通”,明顯表現出以放棄“台獨”換取大陸與其打交道的意向。十天后的3月4日,胡總書記發表“胡四點”回應:“對於台灣任何人、任何政黨朝著承認一個中國原則方向所作的努力,我們都歡迎”。在此大形勢下,面臨生死存亡境地的國民黨毅然拋卻以往怕被扣“紅帽子”的擔憂,提出訪問大陸的要求。大陸在國民黨並未改變“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各表”立場的情況下,正式邀請連戰來訪,雙方發表“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從此打開兩岸關係一個全新的階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