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金融MOU簽訂 衝擊與因應

http://www.CRNTT.com   2009-11-28 09:05:21  


 
  二、限制中國銀行參股金融業比重,加速金融業改革及整併 

  “中國大、台灣小”的銀行資產規模之衝擊,事實上,乃為國際間經貿開放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資產規模之大小,多取決於面對的客戶、業務、市場的多寡,為“中國市場大,台灣人口有限”之根本問題,若不開放,台灣銀行業者始終難已抗衡,因此兩岸開放有其必要性。 

  但開放前期於政策配套上仍有可行空間,首先,管制中國銀行業參股台灣金融業的比例,避免台灣銀行淪為中資企業;再者加速台灣現行“過多”銀行的整併,提高台灣金控業的資產規模,同時政策配套,提升金融業者於對岸的競爭力,如兩岸聯徵平台建立,加速ECFA簽訂,修法管制前期中國大陸金融業來台的業務等等,均是可行之道。 

   三、加速ECFA簽訂時程,金融業列入“早期收穫” 

  在WOT下的“不對等”開放問題,最根本之解決之道,就是“簽署ECFA”,目前官方以規劃金融業為“早期收獲清單”之中,一旦ECFA協議生效,我國銀行業者馬上就可申辦人民幣業務,且亦跳過“辦事處滿3年才能升格分行,2年獲利”之限制,並放寬參股、分支機構資產門檻、營運資金等門檻,WTO下的“不對等”開放問題即刻獲得決解。 

   四、吸引台商錢口台灣,提振新台幣價值 

  “中國崛起”,不僅是經貿開放之際,當下台灣所面對的課題,在中國大陸高速成長、人民幣開放的升值空間、擴大內需市場等等極具吸引力的優勢下,全球各國政府無不積極研擬的重大對策之一,望可搭上此波“崛起熱潮”。 

  在外資用力卡位、積極親中的外交政策推波助燃之下,資金大舉湧力,人民幣升值無可避免,未來台灣開放人民幣業務後,人民幣投資風潮可以預期將會勢不可擋,外資經由台灣管道買入人民幣的投資操作手法,亦也是在預料之中,人民幣及新台幣高度連動,央行恐需慎防“外匯主導性”的流失。 

  不過由長期觀點來看,中、台如此緊密的經貿關係,影響匯率的基本面因素一致下,貨幣的走勢必然會有高度相關;但政府還是需積極提振經濟發展,拓展產業建設,加速賦稅改革,吸引台商資金返鄉投資,並利用本身經濟發展之誘因,吸引外資投資目光,提振新台幣人氣,才是匯率回歸正軌之道。 

     五、稅賦改革、漸進式開放,減輕衝擊力道 

  金融MOU簽訂,ECFA亦不遠矣,未來兩岸資金往來勢必頻繁,而陸資來台投資,有助於提升台灣資產價值,但同時也衍生出價格泡沫、金融市場失序等問題,此外由政治角度觀之,如101大樓、台灣銀行、中華電信等極具象徵性的地標或重要企業,若中國企業成為最大股東,對於台灣“主權”及國際觀感產生影響。 

  對於陸資來台投資炒作房產之問題,若是為實質居住或營業之用,對於市場之發展應是正面助益,但需針對投機客做一防範,可配合近期賦稅改革之政策,對於高單價之豪宅或巨額交易課徵較重之稅額,除可提高“財政部”之稅收,亦可利用市場機制打壓陸資炒作之誘因。 

  另外,市場開放金融市場短期必定會產生較大波動,就此政府應針對特定產業、企業或具象徵義意之地標,設立投資上限,或採行漸進式開放,逐步放寬投資單一企業之限制;而兩岸金融市場機制之接軌,及稅收、交易成本之平等,減少投機客套利之空間,才為兩岸開放後,金融市場長期平衡發展之道。

      肆、結論 

  回顧2003年6月29日香港與中國大陸正式簽訂CEPA(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更緊密的經貿關係),在當下來看已是最完整的協議,然過去幾年來,中港又陸續簽署六份補充協議。同理,兩岸金融MOU也僅是一連串協議的開端,萬事起頭難,其為未來兩岸關係的本質,及兩岸高層敏感的稱謂問題,奠定基礎的範本,對於接續的ECFA等協議有深遠影響,無怪各界對於“金融MOU”充滿無限的憧憬。然革命尚未成功,對於MOU我們不該過度期待,要了解,這只是未來兩岸一連串協議的第一份而已,包括ECFA,未來還將有更多的機制等待啟動。 

  此外,需認知市場的開放,雖可獲得更廣大的市場,但同時亦也開啟更多企業來台競爭的管道,得與失之間,更加突顯配套政策之緩衝、輔助及保護機制的重要性,對此政策單位恐需更花費心思研擬弱勢或特定產業的扶持之道;同時對於媒體、企業對於兩岸開放的過度樂觀言論,政院高層亦需提出客觀的評論,提醒社會大眾“協議”不可不簽,但對於台灣產業亦會產生負面衝擊,避免政府排除萬難完成了協商,但卻不得民心的支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