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研究生自殺 絕非一道正反選擇題

http://www.CRNTT.com   2009-12-16 12:05:10  


 
  對一個剛剛逝去的同胞和同類,這樣的話語無論如何是不恭的。楊元元不是一張試驗著社會酸碱度的PH試紙,她是一條鮮活的生命。

  如果只是浮躁地發聲,不如安靜。如果只有憤怒一種姿態,不如避開。在這個悲傷的故事面前,我們需要的不是非此即彼的立場選擇,我們需要更深遠的反思——關於楊元元自殺事件,應有比正反方更豐富的思考。至少,這該是道多項選擇題,或者是沒有標準答案的設問題。

  在加繆眼里,自殺是唯一值得嚴肅思考的哲學問題:“自殺是對個體生存意義的否定和對個體所在社會的否定。”

  楊元元的母親原來在兵工廠工作,但隨著國企改革,這類工廠普遍效益不佳或倒閉,一家人沒有了住處。這是“國企改革”問題。

  為何楊元元本科畢業7年卻沒積蓄租房?這是“就業”問題。

  為何她畢業5年後,仍因欠學費而拿不到畢業證?這是“助學貸款”問題。

  為何她向號稱“航海家搖籃”的海事大學尋求幫助時,沒有得到滿足?這是超越大學義務外的道德層面問題。

  為何像她一樣貧窮的學生,許多人積極、樂觀地生活,而她選擇絕路?這是個人心理問題。

  ……

  看,稍微真誠而嚴肅一點兒的思考就能逼出這麼多問題,如何能簡單粗暴地判定,楊元元是個“社會病人”,還是“自我的病人”?罪魁禍首是不健康的人格,還是攆走她媽媽的老師和學校規章,還是不健全的救濟體制,又或是人情冷漠世態炎涼?

  對於這場社會關注的死亡,教育學者說死於貧困,倫理學者說死於冷漠,心理學者說死於脆弱……人人都從楊元元身上看到了社會不同的折射面,找到自己的一點影子。

  死亡使一個聲音沉寂之後,生前平淡無奇的話,都使人有所思。自殺的前一天,她曾說:“都說知識改變命運,我學了那麼多知識,也沒見有什麼改變。”

  很難對這樣的絕望作出價值判斷。那麼,請安靜一些,別再用大道理指責這個最困難時也不放棄母親,一直努力生活的女子了,讓她安息吧。

  如果可能,請給這個生命最後一點尊重,請記住:她叫楊元元,卒於2009年11月26日晨。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