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從雷人語錄看官員話語形象

http://www.CRNTT.com   2009-12-17 10:48:22  


回望2009年,官員“雷人語錄”頻現網絡,有關熱議至今尚未平息
  中評社北京12月17日訊/《長江日報》今天刊登評論員肖擎的文章“從雷人語錄看官員話語形象”,作者表示,“…應當引起注意的是,話語精神的高度封閉性、排他性是一種更為普遍的流弊。但當我們談論的不是一個個例,而是一種現象時,有必要思考人的大腦這個‘黑箱’,這個體現人類高度複雜的心理建構的部分,在官員那裡怎麼才能具有一種豐富性。”文章內容如下:

  沒有最雷,只有更雷,我們所視為笑話的官員雷人語錄增加著這個群體不佳表達的花名册。前段時間,有人編了雷人語錄小品,建議上春晚,最近,新華網為雷人官員語錄做年終總結,把它們擺在一起。

  人們已從各個角度分析了產生這類現象的原因。有人說這是官員的真情流露,有人說這是權力意志持久的渲染與內化,習慣於俯視民眾,所以張口就來,好像不必經過大腦。這是一種歸納與概括,也是一種發散式的聯想,它們作為分析具有價值,但我們仍然無法確定的是,雷人的官員占據多大比例,大多數官員是如何在說話,怎麼在表達,他們的話語形象怎麼樣,除了媒體報道,還有多少雷人語錄未出,如何把握其中的真實。

  我不否認有官員在與公眾的對話、交流和溝通中,能夠做到有針對性地答疑釋惑。但回避公眾疑問,拒絕深入和正面辯論的官員也有不少,更多的情況是會議沒有不“隆重”的,領導沒有不“重視”的,進展沒有不“順利”的,完成沒有不“圓滿”的。這樣預先設置好的語言,更加凸顯官員話語形象所面臨的問題。

  語言的限制表面上是表達的限制,實則是思維的限制,行動的限制。任何國家,處於思想意識系統中的官員,都受制於自己的語言系統,這種語匯與一般民眾的語匯是分離開來的。政治語言系統等於是編制了一個空間,將政治生命限定於其中,官員由此無法像一個路人一樣想到哪,說到哪,要時時想著規矩。

  “不過大腦”的話語,就是口語化、滑頭化、市井化,一方面這與權力者一貫的自我定位有關,另一方面也反映官員表達能力的貧乏。這種貧乏是指一個官員局限於特定思想意識系統,往往認識不到自己所掌握的語言系統之外的表達的可能性。發雷人之語的人要麼不具備尋找更好表達的能力,要麼不屑於去尋找,拒絕商量,拒絕對等,對詞語和句子必要的過濾與組織在他們看來沒有意義。

  現代社會,一個官員發表不合時宜、不妥帖的意見,可以被視為一種不為人信任的品質,無論中國還是其他國家,因說錯話而離職的官員都有例可循。就社會運行來講,出現這樣的行為並不可怕,如果合理處置,並不影響公眾對行政人員形象的基本評價。但應當引起注意的是,話語精神的高度封閉性、排他性是一種更為普遍的流弊。但當我們談論的不是一個個例,而是一種現象時,有必要思考人的大腦這個“黑箱”,這個體現人類高度複雜的心理建構的部分,在官員那裡怎麼才能具有一種豐富性。

  語言鎖死在一個循環里,詞匯匱乏,風格呆板,對複雜性出乎本能的抗拒,就不是開放和自信的狀態。並非所有的國家,因為擁有官員的身份,因為在一個特定系統內,就沒有好的語言,沒有好的表達。

  在公共部門和領導場上,集體範式的“共用語言”是必不可少的,官員說話要有規矩,我甚至認為也可以平淡無奇。但話語不僅是生存本質上的工具,更是一種公共形象,一種為政資格,平淡是可以接受的一般狀態,蠻橫和不經過大腦的不當表達甚至也可以被平淡所包容。但從外部例證中,我們還是可以見到個體靈性、體悟和思辨在官員身上出現,即使在那些我們認為比較晦暗的時代和地方,也還有官員以合適的限度讓自己的話語形象不那麼死板,不那麼銹跡斑斑。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