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如何扮演美國最大債權人

http://www.CRNTT.com   2010-03-17 08:07:50  


 
  對中國投資者而言,持有美國國債也會帶來如下成本或風險:

  第一,持有美國國債面臨著較高的機會成本或實際成本。美國10年期國債的年度收益率平均為3%-6%,這遠低於投資者投資於股票指數或進行直接投資能夠獲得的平均收益率。對中國央行而言,持有美國國債有著更為現實的成本。這是因為,央行外匯儲備的累積會導致外匯占款增加,為防止外匯占款增加對國內基礎貨幣的衝擊,央行通常採用發行央票的方式進行衝銷,而央票是有利息成本的。這意味著,如果央行持有的美國國債收益率低於相同期限央票的收益率,央行會面臨虧損;反之亦然。在2005年至今的大多數時間裡,央票收益率均低於相同期限美國國債收益率,這意味著央行在這方面是盈利的。然而,在2008年全年以及2009年下半年至今的兩個時期內,央票收益率均高於相同期限美國國債收益率,這意味著央行持有美國國債面臨著實際虧損。

  第二,持有美國國債,面臨著由美國國債市場價格下降或美元貶值的估值效應造成的資本損失(Capital Loss)。一方面,美聯儲加息會導致美國國債市場價格下滑;另一方面,次貸危機結束後,投資者風險偏好的增強所導致的避險資金流出美國國債市場,也會導致美國國債收益率上揚以及美國國債市場價格下降。此外,筆者的計算表明,2006年末中國央行總額為8.44萬億元人民幣的外匯資產,在2007年因為美元貶值而造成的資本損失高達人民幣3460億元,相當於2006年年底央行外匯資產的4.1%,以及央行自有資本金的15.7倍。如果我們假定在2009年9月30日至2010年9月30日期間,美元對包括人民幣在內的各種主要貨幣均一次性貶值20%,那麼即使不計算這一期間新增外匯儲備的匯兌損益,中國央行遭受的資本損失也將高達人民幣3.12萬億元,這相當於2009年9月底央行總資產的14.0%,2008年中國GDP的10.4%,以及2009年9月底央行自有資本金的141.6倍。

  中國可以將減持美國國債作為談判砝碼嗎?

  在中國不斷崛起的過程中,作為國際貨幣體系中心國家和全球最大發達經濟體的美國,必然會持續面臨中國對現有秩序造成的衝擊。中美之間也必然會進行複雜而持續的博弈。所謂G2或Chimerical之類的概念,無非是對上述新格局的感知或拔高。在目前中美經濟關系中,中國對美國的持續經常項目順差是一個焦點。而導致美國經常項目赤字的根源,中國說是美國消費過度儲蓄不足,美國說是中國人為操縱壓低人民幣匯率,雙方各執一詞爭執不休。當美國經濟從次貸危機的餘波中複蘇乏力,急需尋求新的經濟增長動力時,這一爭論更是變得白熱化。目前美國已經對多項中國出口商品實施貿易制裁,並可能在2010年4月將中國定義為匯率操縱國,從而對中國出口商品統一徵收懲罰性關稅。在來自美國的逐漸增強的人民幣升值壓力下,有學者認為,中國可以將減持美國國債作為一項談判砝碼,與美國討價還價,用中國繼續為美國財政赤字提供融資為代價,來換取美國對中國維持現有人民幣匯率的默認。甚至有外媒傳言,中國軍方在考慮將減持美國國債作為打擊美國的“金融武器”。問題在於,中國能將減持美國國債作為談判砝碼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