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賀衛方:“大學應是‘學者的共和國’”

http://www.CRNTT.com   2010-03-18 10:04:43  


 
  恢復高考後,知識荒漠後的知識饑渴,使教師群體研究探索和傳播知識的功能重新獲得尊重。學校仍在政府管理體系之內,但在那個渴求知識的年代,對大學的政治工具和意識形態陣地的定位淡化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也比較收斂,不像1990年代以後頻繁干預和插手大學事務。大學內部,教師的主體地位無可置疑,當時氛圍下,不可能出現行政後勤僭越本分,棄輔助性、服務性而躍升學校主宰力量的反常現象。大學師生充分利用了當時相對自由的學術空間,為回歸學術為中心的傳統,重塑獨立、自主、追求知識、追求真理的大學精神作了很大努力。其間雖有過幾次對學術探索的政治運動式打壓,那段時間仍然說得上是1950年代以來中國教育發展最健康也最有希望的時期。然而,好不容易回歸正常的發展過程被打斷了。

  二

  後來發生的大學品質急速蛻變,商業化浪潮對大學肌體的侵蝕固然不可忽視,但起決定性作用的並非商業化侵蝕這一世界各國大學都要面對的挑戰,而是1990年代以來對大學嚴格的政治控制以及整個國家行政權惡性膨脹在大學的投射。在加強控制大學、整個社會行政權獨大的雙重背景下,原來就存在的跟大學良性發展相悖的那些問題——向大學任命、空降校長,教育部垂直管理大學等——諸種問題交叉影響,發酵、膨脹,背離學府本質的行政化悄然而至,作為一個難堪的事實擺在全社會面前。

  以政治控制為至上目標的大學管理體制導致諸多關係的顛倒。應發揮服務、協調功能的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和支配所有學校,大學被當成教育部下屬。教育部大小指令不斷,連春節各級各類學校學生拜年拜什麼也在指令範圍的教育部,其控制欲令全社會印象深刻。在這種不聰明的顯性控制之外,資源分配上做文章是隱蔽卻更強有力的控制手段。它誘使大學不擇手段擠“工程”、施展學術外功夫爭奪碩、博授予權。幾年前北方某大學為爭取來年拿下幾個研究生點,暑假期間校院兩級官員分別幾路,全國各地一一“拜訪”、“意思意思”來年要投票的那部分專家,而投票專家名單,是事前通過某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方式到手的。跑西南那支人馬到成都後,我跟他們有過兩天近距離接觸。接觸中,都是很好的人,想設點的學科,實力也不差。但體制“逼良為娼”已成潛規則情況下,他們不“跑點”,別的學校要跑。而失去機會,意味著經費短缺,學校發展受挫。

  學校內部關係上,行政部門自我授權、惡性擴張,由此導致的大學內部關係顛倒,是災難性變異。這種變異下,本該服務和輔助教學的校內行政部門僭越職權支配教學、統治教師。而且,機構重叠、隊伍龐大的校內行政政出多門、不斷製造無謂“工作”。行政瞎指揮給教學秩序帶來的干擾,各大學都無法擺脫。承受損失的,是師生,特別是付高昂學費來求學的學生。學生要承受的損失不僅來自這種瞎指揮對教學的干擾,1990年代以來無視教育應有的中立性,大學課程設置上,毫無學術含量的宣傳性內容占據大量課時,無論對學生求知還是形成質疑、提問、探究能力都有害無益。但定位越來越趨於政府官員的大學首腦,對這種反教育的課程設置,既缺少勇氣也缺少動力去抵制,平心而論,在現行教育體制下,想抵制也抵制不了,能不唯上級馬首是瞻,對來自黨政部門的“指示”聞風而動,而是消極應付,就不錯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