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作協災區“一席宴吃盡數萬小學生捐款”?

http://www.CRNTT.com   2010-04-07 09:25:53  


 
新聞鏈接:原來作協開會不過是任務

   2010年04月05日 南方網 作者:張鳴

  中國作協到重慶開會,市領導來跟作家們座談,大約氣氛實在是太熱烈了,座談中,重慶作協主動請戰,提出五項任務。這五項任務就是,“與中國作協合作,組織編寫百個反映‘五個重慶’建設、弘揚社會正義的感人故事;邀請全國知名作家到重慶貼近我們的生活實際,寫百首能流傳久遠的詩詞歌賦;與中國作協合作,辦一台重慶版的春晚;請文學大家到重慶高校和中學任客座教授;請作家以重慶為背景寫一部小說,生動傳神地反映當代重慶人的生活與創造。”(《新京報》4月4日)

  對於我們這種從“文革”過來的人來說,這種語言實在是太熟悉了,這邊“請戰”,那邊“任務”,讓現在的人聽了,還以為到了軍隊,上了前線。任務雖然是下達給了重慶作協,但話卻是說給中國作協知名作家和文學大家聽的。

  “文革”結束以後,原本以為那種領導下任務、作家出作品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沒想到,是我天真了,原來還在搞。只要領導有任務要布置,作協自然就得“請戰”,然後百個故事,百首詩詞歌賦,還有小說,就會泉湧般噴發出來,而且據說還能“流傳久遠”。

  自古以來,王公貴族,達官顯貴,供養作家、藝術家的不計其數,但鮮有聽說給文學家分派任務的。更沒有聽說哪個因任務而完成的作品,能夠流傳久遠的。改革前30年,因特定政治任務而創作的作品,汗牛充棟,但是有哪個能被人記住呢?真正叫做文學的作品,該怎樣產生出來,已經成為常識,用不著我在這里囉嗦。反正文學創作不是攻城拔寨,沒法在指揮刀下限期完成。否則,諾貝爾獎就不用擱在文學界,直接進軍營就是了。問題是,到了21世紀的今天,居然還有人把文學看成宣傳,把創作視為黑板報寫作,讓作家直接為某個城市的政績做吹鼓手。如果這樣的事可以成立,我看作協的存在,真的是有一萬個理由,但名字要換一個,直接叫“吹鼓手協會”就好了。更離譜的是,這樣吹鼓手式的作品,居然還指望它流傳久遠。這本身,倒是構成了某種行為主義的荒誕,直接照錄下來,就是一個後現代文學作品。

  當然,話又說回來,就作協體制的本意,其存在的價值,就是宣傳,就是該接受上級布置的任務,做作業的。只是這些年來,作協養的作家們,有點混亂,既要體制養,又不給體制做作業,嚴重缺乏職業道德。此番布置任務,從作協制度而言,實在是正本清源。但是不知道已經自由散漫慣了的大作家們,還能不能適應這種“請戰”、“布置任務”式的“作戰方式”。如果不適應,那麼你們憑什麼還要國家養著?現在給作協提了一個醒——別忘了,你們所在的體制,規定你們的任務!在中國,沒有作家,只有革命戰士。

  請戰吧,作家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