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西門慶故里之爭是否突破道德底線

http://www.CRNTT.com   2010-05-05 10:28:42  


 
  於是,所謂的“文化旅遊”賣點就是濃墨重彩地渲染西門慶和潘金蓮的“幽會”場景、懸掛西門慶7個妻妾的“精美畫像”,將西門慶喪命之地的獅子樓改造為表演西門慶和潘金蓮卿卿我我的“浪漫之地”。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一望而知。陽穀縣曾提出要打造“武鬆故鄉”的品牌,為何今日又青睞起“西門慶”品牌呢?因為武鬆身上不具備如此香艶、低俗、媚俗的噱頭,話題的娛樂性不夠,在這個泛娛樂化的時代,武鬆製造不出西門慶和潘金蓮那樣的娛樂效果。由此可見,所謂的“名人經濟”正在將文化資源推向“娛樂至死”的深淵。

  “名人經濟”還有一個饒有趣味的現象——在“名人故里”爭奪戰中最賣力的大多是欠發達的地方。地方要發展,政績要提升,怎麼辦?“名人經濟”無疑是條捷徑,一來提高知名度,促進招商引資,二來直接拉動旅遊經濟。於是乎,管他好人壞人、古人今人,只要有名,搶過來再說。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一些地方在發展地方經濟上的“黔驢技窮”和“饑不擇食”,那種時不我待的政績焦慮和發展渴望促使他們把名人資源當作救命稻草,一擁而上,至於文化深意和可持續發展,均被拋諸腦後。

  但是,文化之台搭上了,經濟之戲未必能唱好。比如位於鄭州市的“官渡之戰”古戰場旅遊區,開業之初游人如鯽,但次年即開始每天門票收入不足30元,門口長滿雜草,1680萬元投資也成了當地財政的一個沉重包袱。浮躁的發展心態和急功近利的做法,不僅可以拆掉文化“舞台”,也會破壞經濟發展的“好戲”。


新聞鏈接:張天潘:故里之爭背後的惡俗社會煉金術 

《華商晨報》;5月5日

  山東陽穀縣、臨清縣和安徽黃山三地爭奪西門慶故里。陽穀將建設“水滸傳•金瓶梅文化旅遊區建設項目”,複原西門慶和潘金蓮的幽會地點。臨清提出打造“西門慶旅遊項目”,重修王婆茶館、武大郎炊餅鋪等。而黃山則聲稱將投資2000萬元開發“西門慶故里”。(5月4日《中國經濟周刊》)

  此事與之前的曹操、劉備、李白、趙雲等故里的爭奪相比,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事實上,《金瓶梅》可算是一部最可憐的名著,因為它的初刻本,本無淫穢描寫。後經後人的加工偽撰,將之變成了一本禁書,如此也就將它烙印上淫穢之書的惡名。一直到了現在,仍有些讀者誤信,越是淫穢語言越多的越是原書,否則都是被人删減過的。因此,這個文化誤會無疑就被陽穀、臨清和黃山三地利用上了,然後將這種金瓶梅文化,投放到媚俗的文化邊緣,甚至有意地突出和放大其中的一些俗套細節。但是或許他們沒有明白,如此的文化運作才是真正的惡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