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馬政府兩岸政策:同時走向大陸及世界

http://www.CRNTT.com   2010-05-12 10:28:48  


 
  (二)呼應多數民意提出“不統、不獨、不武”之兩岸政策主張

  針對台灣未來走向的議題,無論是哪家民調機構,在任何時間所做出的統計數據,皆顯示絕大多數的民意,乃是支持“維持現狀”的主張,急統或急獨的民意,在台灣民意中是屬於相當少數的一小部分。馬英九遂呼應台灣多數民意的看法與觀點,針對台灣未來的走向及定位,提出“不統、不獨、不武”的主張。此外,馬英九亦在2008年“總統”就職文稿中強調,台方在博鰲論壇中所提出的“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兩岸關係原則,與胡錦濤總書記所提出的“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原則的理念是相互一致的,而“不統、不獨、不武”主張,乃是“擱置爭議”的務實表現。

  (三)在“連胡五項願景”共識基礎上,推動兩岸各項交流合作

  2005年,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的連戰榮譽主席赴中國大陸展開“和平之旅”,並與胡錦濤總書記達成“五項願景”,當年中國國民黨第十七次全代會中,更通過將“連胡五項願景”列入中國國民黨政策綱領中,宣示將傾全黨之力積極落實;2009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後的中國國民黨第十八次全代會,亦通過持續將“連胡五項願景”納入政策綱領,由此可知,“連胡五項願景”乃為馬政府兩岸政策的指導原則,在此基礎上,兩岸雙方將能更順利的推展各項交流與合作,例如,2008年馬政府上台後,便在“促進盡速恢復兩岸談判,共謀兩岸人民福祉”的其中一項“連胡五項願景”基礎上,立即恢復兩岸兩會已中斷近九年的協商管道。

  (四)在“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原則下,深化兩岸交流互動

  馬英九在2008年競選期間,提出“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作為未來政府各項施政的最高指導原則,馬英九上任後,亦多次宣稱此一施政大原則。在此原則下,兩岸雙方在進行各項交流合作時,將能保障台灣民眾的權益,不會因兩岸的交流互動,而損害台灣主體性或者台灣人民的利益。例如,兩岸在協商“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時,台方談判代表即嚴守此一原則,不與大陸方面討論有關大陸農產品銷台,或者開放大陸勞工等議題,政府本身亦對可能遭受衝擊的弱勢產業及員工,擬定補償及輔導措施,這些政策均是在“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原則下所研擬的。

                  三、結論

  馬政府執政即將屆滿兩週年,回顧這兩年的兩岸關係發展,兩岸海基、海協兩會不僅恢復中斷近九年的協商管道,在四次“江陳會談”中,共簽署了12項協議及1項共識,完成了兩岸大三通、觀光客來台、共同打擊犯罪、金融合作、農產品檢疫檢驗、漁船船員勞務合作、標準計量檢驗認證、陸資來台投資……等方面的合作,這些兩岸交流合作成果,在短短兩年不到的時間就已達成,不僅印證馬政府兩岸政策戰略奏效,證明兩岸關係是可以邁向“擱置爭議、互利雙贏”的目標,也成功扭轉民進黨執政下“緊張對峙、零和賽局”的兩岸關係,讓兩岸關係從“不正常”回歸到“正常化”的軌道。由於馬政府的兩岸政策戰略得宜,兩岸關係的交流與合作,得以邁向一個穩固且蓬勃發展的全新階段,並獲得許許多多的合作成果;此外,在兩岸關係和緩的氛圍下,中國大陸也停止了對台灣“國際空間”的無理打壓,近年來台灣積極爭取參與,希望成為世界衛生大會觀察員的目標,也在兩岸關係正常化下獲得了實現,因此,馬政府的兩岸政策戰略,乃是一種結合多項理念與原則的兩岸關係戰略,綜言之,就是“同時走向中國及全世界”。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