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莫讓7000萬觀眾目標成為上海世博會的“緊箍咒”

http://www.CRNTT.com   2010-05-14 08:46:59  


 
  首先,觀眾人數能說明一定問題,但絕不是衡量一屆成功世博會是否成功的指標。影響觀眾人數的因素有許多,如展覽舉辦國的人口規模,經濟發展程度,交通設施的完善程度,酒店餐飲業的接待能力,甚至包括天氣因素等等。任何一個因素出了問題,都可能會給觀眾人數造成影響。如果看到前期的觀眾人數不多,後期採用各種方式去免費贈票(如日本1970年大阪世博會前期參觀人數也不多,後期全國總動員,動員包括農民在內的全國觀眾去參觀,結果創造了6000多萬人的世界紀錄),或者直接鼓勵公職人員購票或者贈票去參觀等方式。考慮到中國13億人口的巨大規模,要達到甚至超過7000萬我想並不難。只是,靠這種全民動員的形式,創造的一個世界第一,意義有多大呢?中國的強大世界早已公認,我們還難道還需要用這樣一個世界第一來證明嗎? 

  其次,要考慮時代的變化,國人甚至全球公眾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了解世博會,沒必要一定到現場。世博會觀眾比較多的幾屆,如1933年,美國芝加哥世界博覽會(綜合),175天,參會人數2257萬。1958年,比利時布魯塞爾世博會(綜合),186天,,參會人數4150萬。1967年加拿大蒙特利爾世博會(綜合),185天,參會人數5031萬,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會(綜合),183天,參會人數6422萬。這些世博會人數很多,可是要考慮到當時的媒體信息還不是很發達,特別是還沒有出現因特網。公眾要對世博會要有直觀的認識,除了去現場幾乎沒有更多的選擇。而在21世紀的今天,網絡已經大為普及,幾乎所有信息都能在網絡上得到充分的展示,網民能夠從網上便捷的獲得所有的信息,不用出門便可以了解世博會裡面的新技術,新概念,全新信息可謂一“網”打盡。有了如此便捷的方式,很多人都會選擇在網絡上一睹為快,還要他們像以前那樣付出時間和金錢的巨大成本,千里萬里的從外地奔赴上海去現場觀看,就顯得有點不切實際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