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民幣國際化可提升中國債權國地位

http://www.CRNTT.com   2010-05-25 08:16:51  


  中評社北京5月25日訊/中國成長為債權大國的速度比崛起為經濟大國的速度更快,2006年中國繼日本和德國之後成為世界第三債權大國,並於2008年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債權國。中國證券報發表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表示,然而作為國際債權大國的中國權利和義務嚴重不對稱,正面臨著不成熟債權國的種種困境,而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債權大國。

  文章分析,根據國際債務周期理論,不成熟的債權國是那些不能以本國貨幣向國外借貸,從而為其經常項目盈餘融資的國家。不成熟債權國儘管有相對非流動性國外直接投資流出,但不成熟債權國的經濟不斷累積以國際性貨幣持有的外國流動債權,所產生的貨幣不匹配將使國內金融市場的投資組合難以實現均衡,政府對貨幣的管理也將更加困難。中國當前就具有不成熟債權國的許多特征:

  從結構上看,中國債權國地位是防禦性的“官方債權國”,而不是主動性的“私人債權國”。如果一國的對外投資是以直接投資、私人性質的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為主體,可稱為“私人債權國”;如果一國的對外投資是以儲備資產或官方貸款為主要形式則稱之為“官方債權國”。從中國對外金融資產的結構看,2009年末,中國對外金融資產34601億美元,外匯儲備餘額為23992億美元,儲備資產占對外金融資產的69.3%。在對外金融資產增量中,對外直接投資增加2296億美元,證券投資增加2428億美元,其他投資增加5365億美元,儲備資產增加24513億美元,分別占對外金融資產的7%、7%、16%和71%。

  從收益率上看,作為國際債權大國的中國卻陷入了“斯蒂格利茨怪圈”。所謂“斯蒂格利茨怪圈”是指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將本國企業的貿易盈餘轉變成官方外匯儲備,並通過購買收益率很低的美國國債(收益率3%-4%)回流美國資本市場;而美國在貿易逆差的情況下大規模接受這些“商品美元”,然後將這些“商品美元”投資在以亞洲為代表的高成長新興市場獲取高額回報(收益率10%-15%)。這實際上是一種失衡的國際資本循環方式,它反映的是經濟全球化中金融霸權對發展中國家進行的紅利剝奪。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