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轉型中國的二代現象

http://www.CRNTT.com   2010-05-29 10:36:05  


 
  公益為什麼做不起來

  透過以上個案,記者試圖還原一個真實的富二代群體:他們也有與同齡人一樣的喜怒哀樂,不一樣的是他們的父輩有錢,他們有財富傳承,他們大多奔向“企業家”的方向。“在大家眼裡,好像我們只是一群只會花錢的‘富二代’,聽到這種議論感覺很不爽,有點難受。其實,我們有比常人更大的壓力和煩惱,以及責任。”董銘說。

  中國大陸富二代有幾個特點:首先他們算不上“含著金鑰匙”長大的一代,他們出生時,正是父輩開始創業之時,吃過苦。其次,由於父輩沒受到好教育,出於補償心理,他們很多人高中前後就被送到國外留學,國際視野寬廣。再且,他們父輩基本上靠製造業起家,如今他們想幹點不一樣的事業,讓父親給錢出來投資創業。

  富有即責任。人們非常關心富二代的“公共屬性”,即對社會、對國家、對世界心懷什麼樣的理想。“接力中國”這個富二代組織有三大目標,一是作為一個社團,讓富二代在這里交流認識,讓內部人交朋友,做生意。二是,作為一個學習平台,請專家、企業家等人開課開班,為富二代成長加油。三是做公益,培養社會企業家精神,探索公平貿易、社區關懷等新型公益行動。

  “遺憾的是,一年多來,公益這一塊沒有做起來,成為我心中之痛。”“接力中國”現任秘書長陳雪頻告訴記者,其實也有不少機構找過來,都要“接力中國”出錢,但富二代現在大多還沒掌握財政大權,這就使得“接力中國”在公益上使不出力,也還找不到創新點。富二代現在可以“出時間,出人力,出資源”,但就是很難直接出錢,如何回應社會期待,陳雪頻很頭疼。

  對比之下,成立稍早於“接力中國”的香港富家後代組織“百仁基金”,其做公益的理念和行動力要比“接力中國”領先一步。“百仁基金”號召會員“把公餘的時間落手落腳去改善貧富懸殊等社會問題”,以群體的名義來做慈善。施榮忻是“百仁基金”的一名活躍分子,他向記者介紹說,比起父輩,他們不那麼忙,能擁有“公餘時間”,因此就鼓勵大家把公餘時間拿出來,親力親為去做慈善,算是有機會活在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的一群人對社會的“回獻”。

  “百仁基金”擁有衆多“名人之子”,比如“亞洲股神”李兆基之子李家傑,霍英東之孫女霍思緯、孫子霍啓剛,新世界發展主席鄭裕彤之孫鄭志剛,世茂地產主席許榮茂之子許世壇等等。參加“百仁基金”活動,施榮忻印象最深的是,到那些邊緣社區、底層人家,“平時很少會去,還沒進到那個人的家裡面,就感覺這個環境就是比較差,而自己很幸福,感覺反差很大”。這些富家子弟要變成底層人的朋友,“以後他們有什麼困難,我們能幫得上的,要關心他們”。

  “接力中國”已和“百仁基金”建立起合作關系,大陸富二代群體也准備向香港同胞看齊。季偉特告訴記者,如果他創辦的公司盈利了,他會捐出部分錢來做基金,支持教育。換言之,當下捐不出錢來。董銘便直言,對於富二代而言,首當其衝的就是把企業搞好,“這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為了“把企業搞好”,董銘決定投入300萬元建一棟綜合樓,底下一層做新飯堂,樓上做賓館式標間,提供給員工居住。“不斷推高的房價是中國目前最大的不公,我們給工人漲的幾百元月薪猶如杯水車薪。”這也算是董銘“辦人情味企業”的新舉動。

  比起做公益,大陸富二代還有一項使命,即“法治的市場經濟”。慣性的權力和資本結合的機制在中國一直運行,很多第一代企業家走不出這個陰影,有些甚至甘當“權貴資本家”,行走在灰色地帶,令社會不安和厭惡。雖然富二代們有為自己證明的強烈動機,但大環境的陰影如此之大,他們面臨掙扎和膠著。“接力中國”希望遞給富二代們這樣一種價值觀:對自己對企業得有正氣,不能向潛規則低頭,法治民主的趨勢是中國的根本趨勢,必須展示出一身正氣的精神面貌來。同時要有大視野,大情懷,不能僅僅是一個生意人或商人,要做有抱負、有目標的企業家。

  這樣,他們“接力”,社會才安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