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製造業升級前需為企業減負

http://www.CRNTT.com   2010-06-06 07:35:10  


  中評社北京6月6日訊/近期發生在製造業中的各種勞資衝突,通過加薪等各種手段,正在逐步平息。

  新京報刊登學者王瑩文章表示,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勞動力短缺的情況勢必加劇。聯繫到近年來時常見諸報端的“用工荒”現象,可以認為,勞動力與資本所發生的結構性失衡已經逼近臨界點,中國製造業成本加速抬升時間窗口已經來臨。

  5月份,全國人大財經委就收入分配結構問題進行了密集調研。調研結論之一是建議減輕競爭性行業企業稅負,騰出空間給員工增加工資。除了全國人大,近來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資委、全國總工會、全國工商聯等都分別就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問題展開調研。

  文章認為,從產業鏈條的角度考慮,近10年以來,製造業所獲取的利潤已經從20%下降到5%,要提高或者維持利潤,就只能降低成本或提高售價。但由於定價權的缺乏、固定投資成本已無壓縮空間,工人的工資和福利被製造業最大限度地擠壓就成為最為可行的解決之道。另外,GDP統領一切的政績考核體系令地方政府對投資商形成很強的依賴,地方政府不但為企業提供土地、稅收優惠,而且對資方過分偏袒、縱容勞動力價格被人為壓低,造成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業傾斜,居民在國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例不斷下降———這也是造成中國內需長期疲軟的根本原因之一。

  這種因勞動力價格低估造成的收入分配差距懸殊,不僅僅出現在外來務工密集的東南沿海地區,在全國範圍來看亦是如此。全國總工會日前披露的數據顯示,中國居民勞動報酬占GDP的比重,在1983年達到56.5%的峰值之後,就持續下降,27年來下降了超過20個百分點。在部分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也都出現經濟持續增長、但居民收入在地區總收入中比重不升反降的趨勢。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