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應對高糧價衝擊 中國須有兩手準備

http://www.CRNTT.com   2010-08-14 07:48:52  


 
  首先,各種糧食之間存在明顯的替代效應。例如,國際小麥價格漲了,人們對於大米和玉米的需求自然就會增加,於是這些糧食的國際價格很快也將上漲。儘管中國小麥連年豐收,但近年來對於玉米的進口需求逐年增長;而玉米又是動物飼料和食用油的重要來源,這勢必帶動肉類價格和食用油水漲船高,而後者又將拉動更多的糧食和其他消費品價格上漲。

  其次,國家之間也存在明顯的傳染效應。2008年,當埃及為平息國內對於高糧價的不滿,開始限制大米出口後,迅速引發全球三大大米出口國印度、泰國、越南的效仿,由此也進一步加劇了危機;而到了今年,當全球第三大小麥出口國俄羅斯宣布出口禁令時,隨著小麥國際價格持續走強,勢必會有更多國家跟進,糧食供給緊張局面恐將愈演愈烈。

  最後,中國國內潛伏著諸多物價不穩定的誘因。如前期由於資產價格泡沫和寬鬆貨幣政策導致的強烈的通脹預期。當國際糧價普遍上漲之時,或多或少會對中國農產品生產者和銷售者提供一個定價錨。例如,在7月中國北方小麥收購過程中,農民惜售心理普遍強烈。

  文章指出,要想化解高糧價衝擊,中國就必須同時考慮國內和國際因素。只有雙管齊下、內外並舉,方能收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一方面,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應督促美、歐等金融市場切實加強對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監管:限制純粹的金融投資者即“投機者”在農產品上的交易數量;將參與交易此類期貨的交易商身份曝光。我們注意到,就在此輪國際糧價上漲前,美國商品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正馬不停蹄地到處游說各國投資者積極抄底農產品。

  中國或可出面倡議建立一個協調全球範圍內糧食供求信息和價格的國際多邊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是一個不錯的平台)。該組織可由各國出資的方式,構建一個覆蓋全球的糧食儲備銀行,用於在糧食危機中對一些實力較弱的進口國進行救濟,緩解因人道主義危機和糧食短缺對糧價的推波助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