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紐約清真寺爭議和奧巴馬的國際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10-08-27 09:38:21  


 
  無論已故哈佛學者亨廷頓是否正確,新近的清真寺爭議加強了他的“文明衝突論”的影響。《華爾街日報》因此刊登了“伊斯蘭叛教者”、前荷蘭國會議員阿裡(Ayaan Hirsi Ali)的文章,引用清真寺爭議來論證西方與伊斯蘭世界的文明衝突。因此不妨也在這一架構下分析美國的國際戰略。

  在“文明衝突論”中,美國領導的西方文明面臨兩個最大的挑戰對手,是伊斯蘭文明和中國代表的“儒教文明”。換言之,美國在當今世界上“腹背受敵”,必須“兩面作戰”。

美國面對的兩大挑戰

  我不妨再指出:由於大多數伊斯蘭教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停滯不振,美國與伊斯蘭世界的文明衝突主要在於“意識形態戰線”;另一方面,因為共產主義理論的實際破產,美國和中國的競爭,主要在於經濟和國家實力方面。

  我數次指出:近年來美國內政的一個重要變化,便是“黨爭止於大洋岸邊”原則的終結。共和黨和民主黨不同的國內利益,導致兩黨在國際利益和政策上日益顯著的分歧。

  九一一之後的“反恐”戰爭,加深了西方與伊斯蘭世界的“文明衝突”,可是也使得共和黨獲得巨大的內政紅利。我曾經指出,北京是美國“反恐”戰爭第二大贏家,特別見於從海南撞機事件之後的中美劍拔弩張,到布什政府後期主動抑制陳水扁政府的台獨趨向。總之,共和黨布什政府的主要“文明衝突”對手是伊斯蘭。

  另外中國經濟發展是經濟全球化的一部分,全球化損害美國勞工,尤其藍領勞工的利益,卻符合美國資本的利益,兩者分別是美國兩黨的主要社會基礎。

  奧巴馬政府的國際戰略因此明顯不同。奧巴馬上台之後,馬上取消“反恐”戰爭的說法,通過首訪土耳其和“開羅演講”,加速從伊拉克撤軍,並在阿富汗制定“先增後撤”的脫身戰略,努力與伊斯蘭世界“緩和”。華盛頓還不惜對以色列施加外交高壓,使得美以關係降到歷史最低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