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老愚:新版《紅樓夢》 集體下的蛋

http://www.CRNTT.com   2010-09-21 10:56:52  


 
  具體改編完全按照紅學家的意見辦事:“120回的原著根據紅學家的意見完成删減歸納分集,”在這樣的統制下,最需要想象力和個性的創作,淪落為繁重的“體力活”。《南方周末》的報道稱,在某“文學顧問”的統領下,九個不到三十歲的80後,像農民工一樣編寫劇本。他們在規定框架內戴著鐐銬跳舞,完全變成了工匠。這些人或可稱之為“文化奴隸”,他們必須在盡可能短的時間裡完成任務。文學統籌“負責潤色統一風格後,最後紅學家審閱”。
 
  對演員的要求,紅學家也不肯通融。“紅學家非常堅持演員要靠近書中的年齡。”李少紅說,“書中賈寶玉出場時只有九歲”,她設想起碼得在十五六歲,這樣戀愛起來才合適,最後與出品方和紅學家達成的共識是“十四歲”。甚至連演員的選用也得得到紅學家的首肯。

  至於制片方和出品方與紅學家達成一致,在50集的長度裡拍120回,既保證了紅學家的闡釋權,又滿足了投機資本對產出利潤最大化的要求。
 
  如此一來,在號稱以“億”為投資基數的活動裡,除了一千多萬演員片酬外,主要花在道具和布景上,“因為全劇使用全套電影攝影機鏡頭拍攝,所以對書中所描寫的貴族家庭奢華的生活,細致入微的吃、穿、用等東西在拍攝時都是盡可能的還原真實,因此造價也極高。”制片人李小婉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光攝影棚就有12個,其中最大的是5000平方米的賈母前院……劇組還參照原著搭了90多堂場景。”這就意味著,花在電視劇一劇之本上的精力和金錢少之又少。
 
  在資本和紅學家的雙重掣肘下,導演李少紅不過是個領工者罷了。留給她的只有雕蟲小技的發揮空間了。而且,投機資本要求她以急行軍的速度完成生產。87版《紅樓夢》用了近兩年時間,篩選演員,並先後舉辦了兩期紅劇演員學習班,“讓他們研究原著,分析角色,同時學習琴、棋、書、畫,陶冶自己的情趣,最後確定角色。”新版《紅樓夢》籌備期長達近六年,但選秀活動實際只用了八個多月的時間。演員培訓的期限僅有區區三個月而已。培養演員們貴族氣質的途徑,是讓他們住進豪華賓館。
 
  投資人規定50集解決問題,紅學家要求在50集裡交代全部的內容,李少紅只有快進和畫外音。麻煩的還有,李少紅還得接收來歷曖昧的指令性演員及投資人通過“海選”扶植起來的一系列演員,李少紅於是又只好在某一個時間節點上,換掉一撥剛剛為觀衆熟悉的面孔——代價是造成觀衆認知的斷裂。
 
  資本和文化霸權控制下的創作如此殘酷,是李少紅沒料到的,也是觀衆想象不到的。其實,這種文化生產方式一直就未改變過。從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詩歌大躍進到如今的文化創意大躍進,一直就只是領導意志的喧囂。他們通過這種運動組織方式,目的就要把“我”變成“我們”,製造一個個氣勢宏大、色彩艶麗、動作劃一的文化產品,填充被需要製造出來的“胃口”。權力永遠有能力支配一切。那些平庸、喪失了生命力的仿真品,僅有一個功效——顯示政府的動員能力、威權效率和再造“和諧”社會文化氛圍的意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