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香港須改革稅制 化解矛盾

http://www.CRNTT.com   2010-10-15 11:22:43  


 
            凝聚工商界扶貧力量

  針對過去一年厭商、仇商的情緒升溫,施政報告提出措施,紓緩“貧與富”及“大企業與小市民”的社會矛盾。當中最為矚目的是設立“關愛基金”。該基金由政府與商界分別出資五十億元,援助基層市民。雖然基金的具體援助對象、支援方法、監管制度等尚待討論,但是這絕對是一個良好機會,可以凝聚工商界的力量,更具體地表現其對社會的關懷,同時有助於社會重新塑造官商關係的形象,消弭“官商勾結”這種空洞的指摘。有關基金在運作上可以盡量吸納學者、社區工作者等意見,以求發揮更大成效。

  值得留意的是,施政報告確認了貧窮問題與經濟轉型息息相關。在步向知識型經濟過程中,勞工之間的學歷和技術差異會令其收入差距擴大,頗大的貧富差距會長期存在。為免貧富差距擴大激化社會矛盾,在可見的將來,政府應會為基層提供更多制度性的保障,正如是次施政報告向弱勢社群、長老、清貧學生、在職低收入者等提供更多支援,這意味政府的角色將會加重。另外,在制度性保障背後,涉及資源問題。現行稅制下,公共財政未必能長期支持不斷膨脹的社會福利開支,尤其是香港面對人口老化、外向型經濟體系易受國際環境衝擊等情況。政府有必要著手引導社會討論香港稅制問題,以應付不斷增加的社會福利開支的訴求。當然,香港社會習慣了“低稅制,好福利”,稅制改革過程必然是困難重重,但這是具長遠目光的政府需要負上的時代責任。

           配合國家“十二五”規劃

  施政報告亦提及國家“十二五”規劃,內容主要為兩方面:一是積極協助香港服務業拓展內地市場;二是與廣東省共同建議中央政府把粵港合作中最重要的功能定位納入規劃內。“十二五”規劃作為國家2011年至2015年的發展戰略藍圖,對香港本身的發展、與大珠三角的關係以至在國家大局中的角色和定位影響深遠。特區政府已在該規劃的制訂過程中積極參與,但是施政報告的重點以民生優先,可能因此不多提及該規劃的後續工作。該規劃將於明年春天頒布,特區政府應就此盡快做好準備工作,包括組織香港和內地學者研究、討論和制訂具體政策;設立工作小組與廣東省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協商;向社會介紹“十二五”規劃,諮詢社會人士的意見。這些工作對避免香港陷入邊緣化的危機有重要作用,特區政府應予以高度重視,盡早作出安排。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