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香港在中美關係中的定位

http://www.CRNTT.com   2010-12-20 09:04:54  


  中評社北京12月20日訊/“香港的利益與國家的利益唇齒相依,在經濟上如此,在政治上亦如此。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和發展,必須以中國固有的社會、歷史、文化條件為基礎,借鑒世界上其他文明的經驗而不能照搬。中國在繼續改革開放發展的進程中如果發生重大的挫折,必將殃及香港。在經濟上已與國家主體不可分離的香港,自然關注國家主體政治經濟和社會各方面的狀況,也應當自覺為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各方面穩定發展出力。”香港文汇报今天登载資深評論員周八駿的文章“香港在中美關係中的定位”,內容如下:

  英國《經濟學家》(The Economist,香港又譯《經濟學人》)周刊2010年12月4日至10日一期封面專題是《崛起中的中國的危險》(The dangers of a rising China),反映了當今西方國家的主流觀點—自2008年9月15日美國雷曼兄弟破產將美國次按危機惡化為“百年一遇”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的霸權地位在下降,而中國的全球經濟政治影響力在上升;對於一個價值觀與西方國家有明顯差異的東方大國的崛起,西方國家、尤其美國越來越疑慮和擔憂。2010年,美中關係相對於2009年所呈現的曲折,便是美國這種觀點和心理的外露。 

美國望華複製西方政治模式  

  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就容易明白,為何在2009年諾貝爾和平獎頒佈的幾乎同時,有關機構已確定2010年該獎的得主。正如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在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上所公開表示,他們是希望在中國培植一位類似於南非曼德拉的人物,來領導中國的政治制度按西方政治模式重塑。因為在西方不少人心目中,惟有一個完全複製西方政治模式的中國,才可能使中國的崛起不構成對美國為首的全球經濟政治格局的有力挑戰。 

  然而,在近代世界史上,全球經濟政治格局調整曾經發生於英國與美國之間,後者在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上是前者的學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英美兩國的友誼變淡。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