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齊邦媛:你懂我的痛嗎?

http://www.CRNTT.com   2011-01-18 13:52:21  


  中評社北京1月18日訊/“二次大戰的那些法國人、德國人、捷克人等到戰爭後,終於回了老家。可我們回不去了。”愛國的人沒有家可回,這個難題齊邦媛怎麼也解不開。
 
  “你懂我的痛嗎?”把最深的情緒講出來,耗費了齊邦媛很大的精力。
 
  2010年12月13日,台灣桃園縣某養生文化村。天色陰沉,山巒間,一排排暗紅色的現代化高樓於平地拔起,有少許老人在花園散步。
 
  八十六歲的齊邦媛已經在這裡生活了五年,2005年春,經過多次考察,她終於定下在這裡的一間小書房寫作《巨流河》。跟記者見面後,她緩緩走到大廳一側的咖啡機旁,邊熟練地操作機器,邊用細軟的聲音說道,“我很現代的,喜歡喝咖啡。”她披著杏色針織衫外套,嫩黃夾紫絲巾襯著溫和的臉,從容優雅。
 
  台灣文壇稱齊邦媛為“永遠的齊老師”。2009年,齊邦媛自傳小說《巨流河》在台新書發表會上,白先勇、蔣勛、簡幀等近十位文學界人士均到場慶賀。這些“大咖”,在她眼中都是“極好玩耍”的“小朋友”。他們也親昵地喚她為“台灣文學的守護天使”,朱天文、鄭清文、黃春明等台灣現代文學家的國際能見度無不首經她手。
 
  八十一歲時,各種病痛開始糾纏,齊邦媛決心要在還有點力氣的時候,說最心底的話。花費四年餘時間,幾百頁的手稿《巨流河》出版,成為該年港台地區口碑最好的一本書。
 
  在書中,齊邦媛以“自傳”形式,回憶了自己顛沛流離的一生。1924年,齊邦媛出生在東北遼寧,齊世英因追隨郭鬆齡兵諫張作霖,兵敗巨流河而流亡。二戰後作為流亡學生,齊邦媛見證了近代中國的苦難歷史。1947年,在國共戰爭的戰火中,齊邦媛到台灣開始從事文學工作至今。

  這場“自傳”讓白先勇失眠了,一直讀到第二天早晨九點。尤其讓他感動的是那唱著《鬆花江上》的東北流亡子弟,“抗戰多麼的壯烈,我們失去了生命中珍貴的好些記憶,齊先生替我們補回來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java.sql.SQLException: Io 异常: Connection refused(DESCRIPTION=(TMP=)(VSNNUM=202375680)(ERR=12519)(ERROR_STACK=(ERROR=(CODE=12519)(EMFI=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