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春晚——你能不說“給力”嗎?

http://www.CRNTT.com   2011-02-05 09:56:14  


趙本山小品《同桌的你》
  中評社北京2月5日訊/大過年的看春晚,其實就圖一樂,這個願望的完成主要依靠語言類節目。但是這些節目還沒演,大家就知道它要抖什麼“包袱”。比如在春晚開始前,網友關注度很高的一則帖子是《今年春晚馮鞏必說“給力”》,兩天時間就引來31萬餘名網友關注。

  最後的結果是,馮鞏雖然沒有說,但“給力”還是出現了幾次。輪到小沈陽上台的時候大概實在不好意思再說了,硬生生的換成了“給勁”。其它一些過時的網絡流行語如“浮雲”、“我勒個去”等等都不出意外的現身,讓人直呼“太爛了,太濫了。”

什麼是流行語?

  ◎“流行性”是流行語的本質屬性

  按照字面理解,所謂流行語最重要的衡量指標就是其流行程度。而語言的規律是,一旦一個詞或一句話使用頻率高起來,它的價值和傳播力量就會變得越來越弱,因為新鮮感會隨著傳播的次數的增加而降低。 

  這樣的矛盾屬性必然決定任何流行語只能流行一段時間,一段時間之後,必然被新的流行語所淘汰。

  ◎春晚流行語總是“過去式” 

  被嚼爛的菜再拿出來會有什麼“笑果”?去年的春晚,回顧起來,簡直就是一場網絡用語大集結。如“偷菜”、“你媽叫你回家吃飯”、“不要崇拜哥,哥只是個傳說”、“唱的不是歌,是寂寞”等等。這些網絡用語早在春晚之前就已經廣為傳播了,已被嚼爛的菜再拿出來會有什麼“笑果”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