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吳敬璉:舊體制慣性使勞動者生活水平提高過慢

http://www.CRNTT.com   2011-02-10 08:38:19  


 
  文章稱,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於中國來說,並不是一個新問題。1981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出了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的發展國民經濟的十條方針。“ 九 五 ”(1996—2000)計 劃 時期,中央就已經明確提出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十五”(2001—2005)計劃又把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結構升級規定為五年經濟發展的“主線”;“十一五”(2006—2010)規劃更是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這一時期的戰略重點。但從轉變的效果來看,收效並不明顯。

  為什麼發生這樣的問題?基本的原因有兩個:第一,與舊的經濟發展方式相配套的體制基礎還頑固地在起作用。比如,各級政府仍然掌握著信貸、土地等重要資源的配置權力;仍然將產值的增長速度作為各級官員政績優劣的主要標誌; 在財稅體中,各級政府的收入與物質生產部門的產值直接掛鈎;大部分生產要素仍然由行政定價並採取低價政策,導致價格信號的嚴重扭曲。第二,還沒有能夠建立起有利於創新和創業的經濟和社會、文化、政治環境。經過30多年的改革和發展,中國的創新能力已經大大增強,許多技術發明已經進入世界前沿。但是由於創新和創業的環境不夠完善,這些技術發明往往由於受到制度的壓抑而難以順利地實現產業化。

  文章指出,中國能否加快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型,關鍵在於能否真正推進改革;沒有體制與機制上的重大突破,發展方式的轉變依然會舉步維艱,更談不上加快根本性的轉變。

  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既是當前的迫切任務,也是極其複雜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依據現階段中國的國情,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通過改革開放,建立起一個規範的法治化的市場體系,讓市場充分發揮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以改革來推動轉型,同時以轉型來保證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徹底走出危機的陰影和進一步實現經濟的騰飛。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