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特點分析

http://www.CRNTT.com   2011-02-15 09:55:10  


 
  (二)世界經濟不平衡的調整在很大程度上受跨國公司全球化戰略的影響。以往的世界經濟不平衡,主要存在於發達國家之間。金融危機爆發前的世界經濟不平衡,既存在於發達國家之間,也存在於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這種新的現象歸根結底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跨國公司在全球不斷擴張和逐利的結果,是全球產業轉移和重新分工中,國際資本和發展中國家廉價要素的結合。在全球化趨勢不會逆轉的情況下,資本、要素和市場的這種不對稱分布,很難改變跨國公司的投資行為。同時,發達國家要求發展中國家進一步開放市場、主要發展中國家較快的經濟增長和明顯的成本優勢,進一步強化了跨國公司的投資行為。聯合國貿發大會2011年1月份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估計,金融危機後全球跨國直接投資的50%流向了發展中和轉型經濟國家,2010年這一比重更是上升到53%。

  (三)世界經濟再平衡需要各國發展方式和治理結構進行有效的調整。消費拉動是美國等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基本模式,通常來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也最有效率。由次級房貸引發的經濟金融危機,本質上是一次信用和債務危機。美國的過度消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信用不受約束的過度擴張,其結果必然導致消費透支和信用危機。因此,就發達國家而言,消費拉動的發展模式不太可能進行根本性調整,但是信用消費的治理和監管需要加強,信用的擴張必須以可支配收入為基礎。對部分發展中國家而言,通過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和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來啟動消費並逐步擺脫過分依靠投資和出口的模式,涉及到經濟利益的重大調整,需要大量的投入,也是一個中長期的過程。

  (四)匯率政策調整並非世界經濟再平衡的核心。世界經濟不平衡表現為發達國家之間貿易和投資的不平衡,以及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貿易和投資不平衡。就發達國家之間不平衡的發展演變情況看,日本和德國在歷次不平衡中均處於順差一方,日元和歐元的升值並沒有從根本上改善美國對日本和德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反而有可能帶來經濟停滯的長期風險。就中美兩國的不平衡看,以跨國公司為主體的外資和外資企業是導致中國大量順差和外匯儲備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2005年7月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不斷升值,但也並沒有顯著改善各國國際收支的狀況。但匯率的急劇調整卻可能影響國內其他政策的調整,增大經濟的長期不確定風險。

  (五)改變以美元為主體的國際貨幣體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以美元為主體的國際貨幣體系決定了美國永遠處於國際經常項目收支的逆差方,而且是居於主導地位的逆差方,其競爭優勢使得逆差主要來源於貨物貿易赤字。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國際貿易、跨國投資的快速增長,以及金融市場國際化,需要不斷增加大量國際貨幣支撐。美元作為國際貨幣體系中最為核心的儲備和結算貨幣,在為全球化大量融資的同時,客觀上需要保持相應的國際收支逆差,這也使得美國成為全球實際財富的淨輸入國家。過去十年,隨發展中新興市場國家的整體崛起,美國在世界經濟中比重有所下降。這樣,美國在為不斷擴大的全球化融資的同時,其國際收支狀況必然惡化。因此,如不改變現有的以美元為主體的國家貨幣體系,世界經濟不平衡狀況難以從根本上改變。但是,以美元為主體的國際貨幣體系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全球治理模式的變革短期內難有大的突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