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找准中國經濟發展新動力的突破口

http://www.CRNTT.com   2011-03-19 08:21:47  


  中評社北京3月19日訊/經濟增長轉向依賴終端居民直接消費的模式,要求推動經濟盡快走上內生增長、創新驅動的軌道,讓國民不僅參與經濟建設,創造社會財富,而且能分享改革發展帶來的成果,不斷有條件改善自身的生活水平。而真正意義上優化當前經濟結構,“質量和效益”是經濟增長品質內涵最重要的體現,替代性文化產業或將成為新的支柱性行業。

  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金融學院公共經濟管理學院博士溫建寧文章表示,伴隨著經濟轉型,政府的著眼點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轉變。這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體現在對經濟增長評價指標體系上,也體現在對收入分配政策改革重要性的認識上,還體現在對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的新支柱產業培育扶持上。歸根到底一句話,更加實事求是,求真務實。

  文章分析,大致有四個深層次的轉變點:

  其一,突破經濟增長評價指標體系數量層面的束縛,以內涵提升追求經濟發展的內在品質。

  轉變經濟結構首先需要轉變經濟的評價方式,放棄單純數量上速度型的追求,這意味著經濟中缺乏科學發展的經濟成分所占比重降低,尤其像房地產這種科技含量偏低的行業,作為支柱型行業發展的合理性不足。如果剔除了房地產對GDP的直接貢獻因素, GDP年均增長量將科學合理地回歸經濟本質。確立7%的年均增長數據,說明經濟將步入中速增長期,甚至不排除經濟轉型個別關鍵年份會低速增長,中國經濟極有可能已進入“去房地產化”的路途,而房地產內部派生性“去杠杆化”則將為通脹減負。

  傳承以前的高速增長態勢,“十二五”頭兩年增長率或仍能保持在8%以上,但隨著“經濟去房地產化,房地產去杠杆化”的逐步深入,經濟增長率如以每年降低一個百分點測算,五年後不排除會探到5%。但最終年平均增長率依然可以達到7%的目標。由此可以看出,規劃已給未來經濟轉型和調整預留了充分的經濟增長率的騰挪空間,即政策經過再三權衡和艱難抉擇,最終房地產支柱性產業地位被放棄,替代性文化產業或將成為新的支柱性行業,得到大力培育和重點扶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