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球巨災風險融資體系構想

http://www.CRNTT.com   2011-03-24 08:38:42  


  中評社北京3月24日訊/日本大地震及其引發的經濟衝擊讓我們思考一個嚴肅的世界性課題——人類該如何面對巨災帶來的巨額損失?什麼樣的風險補償形式更適合於巨災?用於賑災的大規模資金從何而來?而隨著全球進入災害高發期,建立全球巨災風險融資體系的要求已變得越來越緊迫了。

  上海證券報發表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稱,地震和核輻射帶來的衝擊波尚未結束,所帶來的損失目前尚無法系統全面估算,但可以肯定,地震、海嘯和核洩漏三重打擊給日本經濟造成的損失將遠遠大於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而重建的費用也將十分驚人。世界銀行初步預計,這筆重建費用將超過1800億美元,占日本去年GDP的3.28%,這讓本已財力虧空的日本政府無力承受。

  迫於無奈,上周五日本政府宣布,將發行總額10萬億日元國債,用於賑災和災後重建,但這顯然只是杯水車薪,而且隨著災後重建的推進,還會面臨著更大的重建資金缺口,如果仍然靠舉債這條路,只會讓債務雪球越滾越大。截至去年底,日本國債餘額已達753.8萬億日元,大規模舉債將讓日本面臨債務“失控”的風險。

  也有另外兩條途徑,但風險及其外溢性極大:一條是在金融市場上拋售所持有的外國國債來融資,如果這樣勢必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劇烈動蕩;另一條是債務貨幣化,央行直接靠發鈔來債務融資,這同樣會導致全球匯率體系的巨大波動和更大規模的流動性衝擊。

  文章指出,為巨災進行風險融資,已成越來越緊迫的世界性課題。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氣候變化日益顯著,自然災害呈現出極端氣候事件頻次增加、損失加劇、災害連鎖反應、多災並發等特點。進入21世紀,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趨勢的加劇以及全球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帶來的人口迅速膨脹,資源、環境和生態壓力不斷加大,自然災害,尤其是巨災發生頻率和造成的損失呈明顯上升趨勢。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