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誰應該領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http://www.CRNTT.com   2011-06-01 14:11:31  


2011年5月25日,法國財政部長拉加德在法國首都巴黎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講話。 當日,拉加德宣布候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一職。新華社/路透
  中評社北京6月1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資本形成和增長理論教授傑弗里.弗蘭克爾的文章“誰應該領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作者認為,因為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而應該選擇一名歐洲人為IMF總裁是錯誤的,不幸的是,這個職位很有可能再次落入歐洲人的手中。

  每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遴選新總裁時,總有人抱怨人選早該來自新興市場國家。但抱怨並不能改變60年的不公平傳統——由歐洲人領導IMF,美國人執掌世界銀行。只有當新興市場國家聯合起來支持一個人選時,才有機會爭取到這個職位。

  不幸的是,這樣的情況這一回也不太可能出現。 因此,這個職位很有可能再次落入歐洲人的手中。畢竟,以候選人的才能而不是其國籍來挑選IMF總裁的這個不時被強調的原則,並不意味著必須乖離慣例。法國財政部長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歐洲的選擇)就很有才能和讓人印象深刻。

  但認為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是應該選擇一名歐洲人為IMF總裁的原因卻是錯誤的(拉加德自己似乎也認同這個觀點)。

  歐洲已經不能再聲稱自己擁有最好、最有經驗的人才來執行國際貨幣制度。有一段時期,這樣的說法可能有一點事實根據。例如,在80年代,當巨大的預算赤字,甚至是惡性通貨膨脹在發展中國家橫行時,IMF是由來自法國的非常能幹總裁掌管。但那段時期早已經成了歷史。

  歐洲在三方面已經不能再自稱在人才和責任上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首先,在過去10年,許多大的新興市場國家在管理它們的經濟上表現比歐洲更出色。這些國家不像許多歐洲國家一樣,在上一次大擴張時累積了巨大的預算赤字,並最終導致了目前管理不當的主權債務危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