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食品亂象的罪魁禍首

http://www.CRNTT.com   2011-07-18 11:34:54  


  
  問題在於普通人的收入水平低,大部分時候真的出不起價

  我國普通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重22年間下降了近20個百分點,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是資本報酬占GDP的比重上升了20個百分點;二是政府收入比重持續增加,占GDP的比重也已超過20%。在GDP這個“大蛋糕”確定不變的情況下,資本、政府拿走得太多,勢必意味著勞動者所能拿到、分享的將更少、更微薄。普通勞動者參與分配的地位正在日趨邊緣化,變得愈來愈無足輕重、不值錢。另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城鄉居民之間收入差距在3.3倍左右,行業間差距最高達到15倍之多,10%的最高收入戶與10%最低收入戶人均差距20多倍,少數金融國企高管的年薪水平是社會平均工資的100多倍。…[詳細]對於許多普通人來說,收入的增長是跟不上對高品質食品的需求的。比如前不久就曾經有不少白領在記賬,公布自己家的“恩格爾系數”,結果發現自家竟然是貧困家庭。再比如,許多人都表示“無公害綠色蔬菜”價格太高,無力購買。

  而廠家總能找到辦法降低成本和價格,以迎合這種需求。但低價格、低成本最終導致產品品質下降,消費者卻無法識別。

  有的時候是生產廠家自己在造假,但是在很多情況下,廠家拼命地向基層生產者壓縮收購價。另外,在老百姓購買食物付出的錢中,多數被流程中各個利益方通過物流費、高速公路費、油價及超市地租獲取,真正到達生產者手上的寥寥無幾。基層生產者在強勢的行政、壟斷要素和下游產業鏈面前,幾乎沒有什麼議價能力。結果就是,這些基層生產者主動造假。這在“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中都表現得十分明顯。而中國的農業非常分散,要全面地監管住基層生產者很困難。 

罪魁禍首之二:高通脹 
 
   通脹也是食品安全問題推手,又被後者給掩飾住了

  中國目前CPI權重中,食品占比在31.79%左右(這還是下調後的結果)。食品占比最高,變動一小點的影響就很大。而CPI又被普遍看作衡量通貨膨脹的標誌。在這樣的情況下,每當要調控物價、控制通脹時,首先就是要控制農產品的價格。政府不必要和不正確的干預,扭曲了各生產要素的報酬,通貨膨脹的“成本”最終卻強制性加在了食品行業上。另外,通脹也讓食品生產的各個環節成本都有所上漲,在人們收入有限,無力負擔高價的情況下,生產者就從降低質量,甚至造假來營利。

  另一方面,食品的低價格也在某種程度上掩飾住了通貨膨脹,畢竟這是人們感知最為廣泛和深刻的物價要素。所以可以用這樣的兩個公式來表達食品安全困境:

  1.高通脹+低收入+對高品質食物的渴望→低價的劣質食品(其中,高品質食物指的僅僅是奶粉、紅酒這樣的食物,而非魚子醬等奢侈食物;對於真正的低收入人群而言,“對高品質的渴望”應去掉。)

  2.低價的劣質食品→(掩蓋)→高通脹… 

  生產者都是逐利的,要求他們仰望星空,培養道德血液來自律無疑天方夜譚,政府的監管亦不是萬能靈藥。更重要的在於,增加人民收入,抑制物價上漲,讓不安全食品失去市場“需求”。(2011-07-18 騰訊評論今日話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