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陳寅恪家族:追尋百年的獨立與自由

http://www.CRNTT.com   2011-07-24 10:55:31  


家族在陳寅恪廬山故居的留影(大食攝)
 
  文化家族的轉向

  在陳氏家族中,陳小從、陳雲君的經歷並不典型。按照陳氏族譜,“恪”字輩以下是“封”字輩。“恪”字輩多文史大家,從“封”字輩開始,卻大都轉向了理工科。

  陳封懷之子陳貽竹說:“到我們這一代已忘了‘本’,要重新撿起來實在不容易,這是時代所致。”

  陳衡恪的中道殂落,對義寧陳氏家族和他自己一家都是一個無法彌補的損失。正如三子陳封雄晚年在回憶父親的文章中所說的:“幼年喪父對我的一生無疑是很大的影響,因為那時先父剛剛開始扶持我在繪畫藝術上起步。假如先父能夠延壽二十年,我的人生道路肯定與現在不同。然而這一切都己無法挽回了。”

  在他四五歲時,陳衡恪就從日本帶回兒童畫册,又買來粉筆和畫板讓他任意塗抺。當他能描摹出老父畫中的茅屋和人物時,陳衡恪誇獎不己。後來,他從燕京大學新聞系畢業,曾任重慶《國民公報》記者,重慶談判時採訪過毛澤東。1949年以後,他歷任新華社英文編輯和《人民日報》國際部高級編輯,直至離休。他的女兒陳蘋,為北京紡織局職工大學講師。

  陳封雄的長兄封可,曾留學日本和德國,長期擔任德語教員和翻譯,亦能作畫,與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均熟稔,家富藏品。《鄭孝胥日記》1929年8月16日記:“鄭樂全、陳封可、費叔遷來。封可,伯嚴之孫,師曾之子。亦能畫,在京畫會。”可惜的是,這些字畫在“文革”期間被查抄,從此下落不明。

  二兄封懷,著名植物學家,廬山植物園創始人之一。他在南通和上海念完小學後,考入南京金陵中學,繼而升入教會辦的金陵大學,師從著名植物學家陳煥鏞。1934-1936年,他為創建廬山植物園,留學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首次引種了西洋參、糖槭、檀香、歐洲山毛櫸、神秘果等經濟植物。

  陳封懷亦擅丹青,晚年曾將歷年畫作裒成一帙,名《丹青記憶》。三兄弟的繪畫基礎都得自家傳。

  “若陳師曾遐壽,6個兒子中必有克紹箕裘,於詩、書、畫、印展其長才,世其家聲者。”劉經富感嘆,"延壽二十年’這樣的話,著實令人痛哉斯言!”

  本刊記者在廬山拜訪了陳寅恪的兩個女兒陳流求、陳美延。與父輩不同的是她們分別選擇了醫學和化學。

  大女兒陳流求1929年出生在北京,1953年從上海第一醫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重慶610紡織廠從事醫療工作。後因丈夫在成都, 1961年她從重慶來到成都,進入市第二人民醫院內科工作,一直到1992年退休。

  陳流求說,父親給她們三姐妹的學習教育環境是較寬鬆的,沒有給她們劃定框框。父親曾對妹妹陳美延說:“如果要學歷史的話,就要超過我,否則就不要學。”

  陳流求回憶,父親對她們的數學成績特別重視,他認為數學是一門注重邏輯思維且嚴謹的學科,對工作和生活有益,因此要求她們不管從事什麼工作都要有嚴謹的思維。

  “這對我來說是很有用的,”陳流求說,“因為我學醫,不嚴謹是不行的。”

  陳寅恪的次女陳小彭,1931年生於北京,1953年畢業於廣州嶺南大學園藝系,分配到海南工作,不久調到中山大學生物系任教。後全家移居香港。

  近年來,陳寅恪的文稿陸續面世,小女兒陳美延功不可沒。她曾和姐姐陳流求分工,由姐姐負責父親的骨灰安葬問題,而自己負責父親的文稿出版。

  因為戰亂及“文革”抄家等原因,陳寅恪的文稿流失了許多,近20年來,陳美延一直在搜集、整理父親的文稿。她是中山大學化學系教授。因為專業背景的差異,整理父親的書稿有一定的難度,但她堅持不懈地做著大量繁複的工作。陳寅恪80%以上的手稿都因為她的整理重見天日。

  陳方恪終生未生養子女。

  陳登恪有子陳星照。1958年他畢業於武漢華中工學院動力系熱能動力裝置專業,後在北京市環境保護局任總工程師。

  對於祖上的事跡,“封”字輩以下的很多人都已不甚了了。陳封懷次子陳貽竹現為中國科學院廣州華南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員、博士生導師。他的一子一女,從事的都是計算機行業。

  陳氏家族的文史之路似乎斷了血脈,陳貽竹深感遺憾。如今他似乎在小孫女身上看到了一線希望,但他說,“藝術這東西,靠的是禀賦還有興趣,是不能強求的。”

  採訪中,不止一位陳氏後人表達過類似的遺憾。陳雲君的說法帶著一絲名士風範,“如果我有很深的造詣,不必是陳家之人,照樣出名。如果我一點學術價值沒有,就算是陳家人又能怎麼樣?”

  (參考文獻:《陳寅恪集》;陳流求、陳小彭、陳美延《也同歡樂也同愁憶父親陳寅恪母親唐篔》;陳小從《圖說義寧陳氏》;陸鍵東《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卞僧慧《陳寅恪先生年譜長編()》;汪榮祖《史家陳寅恪》;葉紹榮《陳寅恪家世》,胡文輝《陳寅恪詩箋釋》;餘英時《現代危機與思想人物》;劉經富《義寧陳氏與廬山》)

  來源: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第25期 2011年07月22日17:49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