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是什麼淡化了中秋

http://www.CRNTT.com   2011-09-09 14:42:19  


 
現代化並不排斥傳統

  傳統節日在現代化的今天正面臨著儀式性、習俗性的改變。與此同時,網上祭奠、網上團圓等形式層出不窮,似乎這也印證了傳統習俗現代化的必要性。

  但網上祭奠、網上團圓是不是真的是傳統節日的出路?蘇冀說:“其實現代性本身也面臨著很多問題,國內外也有不少的學者一直在反思現代性所帶來的倫理、道德、社會的矛盾。”

  在蘇冀看來,現代性本身並不是確定的某種生活方式,他說:“不存在通向天堂的道路,未來本身也並非確定的,它需要總結過往的經驗,吸收思考的成果,現代性並不排斥傳統,而是要吸收傳統所遺留的經驗和智慧,延續傳承而來的普遍價值觀。比如生存方式,人們的生存方式要合於自然,反自然的生存方式必然超出環境的承受力,並帶來對健康的直接損害。尤其在一些自然環境特殊的地區,廢棄傳統而追求經濟增長很可能導致致命的問題。”

  所以,現代生活方式的轉變,應該讓人更加舒適地生活,而不是相反。蘇冀說:“在對待傳統文化方面,要關注其核心精神的新生,不要固守器物。具體的形式可能改變,但其精神是相通的。不必非要改變傳統的精神內涵而去找一個現代式社會的內涵。”

需要一個討論的平台

  不均衡的經濟形式、不顧自然的發展模式、畸形的城市化,消解的不僅是傳統節日的文化意義,也是人與自然相處的觀念、甚至是普遍的社會價值觀。

  蘇冀說:“物質生產不能脫離道德的秩序,經濟活動需要道德的制約。倘若能夠均衡發展,人們散居於村鎮,村莊被河塘圍繞,綠樹成蔭;城鎮規模適度,人們的居住點和工廠、辦公樓被森林、農田間隔,有方便快捷的公交相連……各地生活環境因地取材,根據氣候條件進行設計。”

  而如何實現這一切,改變傳統價值觀在當今社會的困境?蘇冀說:“第一要改變發展模式,第二要建立公眾討論的平台和渠道,讓社會公眾參與到社會價值觀的討論中,人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生活環境,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應該是整個社會的集體選擇。所以,建立討論的平台和渠道,是改善現代化、消解傳統這個困局的起點。” (周懷宗)
 
  來源: 北京晨報  2011-09-08 08:41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