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模式”成功經驗與問題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11-09-15 08:39:01  


 
  為了追求更多的出口和外匯餘額,不少企業不惜盲目降低產品價格,大量的“內耗”以及技術含量不高使得國內出口企業利潤微薄,這又成了導致工人工資長期低下的緣由。工資低下不僅使得勞動者消費水平難以提高,而且往往成了引發勞資矛盾衝突的導火索。

  最後,重工業優先發展的模式使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遲遲達不到預期的目標,還產生了環境污染和資源破壞等問題。環境污染是重工業超前發展的另一個副產品,有關統計表明,中國每年因環境污染所造成的損失相對於GDP的10%。

  文章指出,“中國模式”在當前經濟社會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的時期,面臨著諸多的問題和挑戰。只有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對實踐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矛盾和缺陷進行認真的反思,才能使“中國模式”更為完善和更具普遍性。

  其一,必須加快政府體制改革,盡快從政府主導型經濟模式向市場主導型經濟模式轉變。按照服務型政府的要求,政府應從直接幹預經濟向更多地提供公共服務和為市場經濟提供法律規制保障轉型,在經濟活動中,更多地強調企業和市場的主導作用和地位。政府以保障社會公平和正義為最終目標,同時最大限度地發揮市場的資源最優化配置和效率最大化的功效,從而實現國民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

  其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切實實現投資驅動向消費驅動增長模式的轉變。改變出口導向型貿易模式為強調綜合平衡的外貿模式,逐步放棄依靠低工資的勞動力比較優勢的做法,走以自主創新為核心競爭力的對外貿易發展道路。與此同時,工業發展應走依靠高新技術、勞動者技能水平提高和產品質量改善的道路,將更多的生產資料或生產要素,投向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輕工業,最終實現輕重工業的協調發展。

  其三,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點,“中國模式”應更加注重制度創新和體制建設,避免掉入“後發劣勢”的陷阱。只有以制度層面的“頂層設計”為著力點,開啟新一輪的經濟體制改革,“中國模式”才能找到新的發展推進劑,具備回避和跳出“後發劣勢”陷阱的信心和能力。這樣,未來中國的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才有可靠的動力源,“中國模式”才會成為世界公認的、並被廣大發展中國家所認可的經濟發展典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