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為什麼沒有自己的知識體系?

http://www.CRNTT.com   2011-09-20 09:15:24  


 
沒有自主知識體系喪失話語權

  “軟空間”缺失的因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根源在於中國缺失一個可以說明和解釋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國有古老的文明,有當代的最優實踐,但沒有知識體系來解釋。對中國歷史傳統和現實經驗的解釋權,似乎永遠在外國人手中。

  沒有知識體系的一個嚴重結果,就是中國沒有自己的國際話語權。中國努力借用外在世界的尤其是西方的知識體系來認識自己,解釋自己。借用他人的話語權來向他人推廣自己,這是中國知識界所面臨的一種困境。很多人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經濟學家意識到了西方的經濟學解釋不了中國的經濟實踐,社會學家意識到了西方社會學解釋不了中國的社會實踐,政治學者發現了西方政治學解釋不了中國的政治實踐。但是在實踐上怎樣呢?他們不是努力去發展中國自己的知識體系,而是繼續使用西方的概念和理論。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生存著無數的西方經濟學家、西方社會學家、西方政治學家,但卻沒有自己的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和政治學家。結果呢?大家越說越糊塗,越解釋越不清楚。當然,也有一些人想關起門來,搞知識層面的“自主創新”。其結果也只是自說自話,說一些除了自己之外誰也聽不懂的東西。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現狀?簡單地說,這是一種思維、思想“被殖民”的狀態。從“五四運動”以來,中國就一直處於這樣一種狀態。進入近代以來,中國傳統國家被西方所產生的新形式的國家所打敗。遭受連續的失敗之後,中國的精英開始向西方學習,即所謂的向“西方尋求真理”。西方就是真理,就是科學,這是一個根深蒂固的心理狀態。學習西方,便是政治上的正確。在這一點上,中國的政治精英並沒有大的分歧,他們的分歧在於向哪一個西方學習,或者向西方的哪一個方面學習。總體上說,自由派學歐美,左派學蘇俄。很顯然,無論是自由主義還是馬克思主義,都是西方的產物。儘管在一定的歷史時期,也有類似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意識運動,但這裡主體還是西方,而不是中國。視西方為真理,為科學,那麼非西方的包括中國本身的就是“非真理”,“非科學”了。長期以來,知識界那些追求“非西方”的知識的努力,被視為是政治上的“不正確”。

  改革開放不僅沒有改變這種趨向,反而變本加厲。無論左右派,都想把一些西方的教條道德化。左派主張公平正義,自由派主張自由民主。不管他們的思想有如何的對立,都是從西方進口,在中國的知識市場上競爭。這類似於在經濟領域,中國本身沒有什麼技術創新,而是基於西方技術之上的各種產品在中國的市場上競爭一樣。所不同的是,知識界往往能夠站到更高的高度,把一些西方的概念提高到價值觀層面,這樣就可以毫無止境地“妖魔化”其它一些價值,無論是西方的還是中國的。中國的很多知識分子只知道、也只會用他們所認同的價值觀來評判中國的實踐,而不是經驗地研究中國實踐。很多人像是被西方的知識體系洗了腦一般,非常滿足於思維、思想被殖民的狀態,掌握了幾個西方概念就老是覺得掌握了真理。真理在手,就高人一等。用西方概念來訓斥人,是很多中國知識分子的高尚職業。

  馬克思曾經強調過,哲學家有兩件任務,解釋世界和改造世界。解釋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前提。但在中國,知識分子都想充當公共知識分子,都想改造世界。他們沒有能力來解釋世界,卻有高度的自信來改造世界。結果呢?越改造,這個世界就越糟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很多的問題和很多的政策失誤,決策者要負責,但提供知識體系的知識界也有一份很大的責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