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要承擔更大責任 開拓改革新路

http://www.CRNTT.com   2011-12-09 08:46:00  


  中評社北京12月9日訊/十年前,中國的改革和開放,都達到了較高水平。而改革越是進入到深水區,進入到觸動堅硬的既得利益的階段,難度無疑也空前地增大了。這時候,開放,又一次被賦予了先行者的角色。

  照理說,享受了開放二十年的巨大好處,加入世貿,應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可是,素來喜歡陰謀論的人,不甘寂寞,在中國入世談判的每一個階段,談判代表們遇到的困難,除了來自談判對手的刁難,還有國內部分民眾可能的反對聲音。所以,可以肯定地說,如果不是當時的國家領導人,以極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氣,力主中國入世,中國的入世談判,至少要再遷延幾年。

  國人向來缺乏契約精神。受益於開放的擴大,中國的貿易順差,進而國家外匯儲備一天天增加,大部分人認為,這是中國人能幹,聰明,別國有求於中國的結果。如果加入世貿,中國必定會受到規則的制約,也就是外國的制約。陰謀論者說,世貿是某某國家的附庸,是某國說了算的。其實,國際貿易的靈魂,是自由和平等。長期看,貿易平衡,才是正道。貿易順差,只是暫時現象,將來勢必要增加進口,出口的目的無非就是進口罷了。順差本身,不是占了任何便宜,而逆差,也不就是吃虧,否則,美國幾乎年年貿易逆差,豈不是美國人的日子過不下去了?而這些年來,中國也終於體會到過於龐大的外匯儲備的弊端,正在想法消除。

  貿易最怕的,是只關注短期利益,只單方面關注自身利益,而忽視長遠的、相關各方的利益,而這樣獲得的短期利益,是不均衡、維持不下去的。貿易所追求的,不是一方盈,其他人吃虧,貿易的最差結果,是有人贏,但其他所有人都不虧,而貿易的一般結果則是,各方都贏。而多贏,是在各方形成了穩定的長期的預期之下,也就是在契約之下的才有的結果。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