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迎接全球政經力量歷史性變換

http://www.CRNTT.com   2011-12-31 08:28:20  


 
  歐洲人只能就以下兩個選項擇其一:要麼放棄歐元,恢復各國原有貨幣,以換得民主國家的完整主權及其行使;要麼,放棄相當一部分主權,至少是財政決策權,成為一個聯邦制或邦聯制政治實體,進而保住歐元。而財政權力恰是國家主權的核心。財政權力的統一,也就意味著歐元區各成員國已喪失了國家主權。而這一選項,在歐洲民眾中存在著很大難度。無論是德國、北歐富國,還是南歐外圍國家,都對徹底的相互認同和主權融合,存有很大的心理、文化和歷史障礙,更不用說,這種統一和融合勢必會影響到北歐富國幾代人的福利。

  二戰之後,借助“馬歇爾計劃”,歐洲精英們下決心從煤鋼聯營起始,到經濟共同體、匯率協調機制,再到1998年的單一貨幣機制,都是歐洲在新時代以和平方式探求一體化的努力。這種和平探求是可貴的,也卓有成效,至少已在形式上建立起了一個類似聯邦制的政治協調框架,無論是經濟矛盾還是政治衝突,能有一個合作協調機制保障各成員國討論洽談,這無論如何都是應當給予高度肯定。一個和平穩定與不斷發展的歐洲,對全球各個角落都是福音。

  如果這次主權債務危機,及其帶來的對歐元機制的再認識,能促使歐元區在經濟和政治上進一步一體化,將是歐洲的一大進步而不是倒退。這就要看精英和民眾的智慧和膽略了。當然,智慧有時也是在外在強大壓力的催動下才產生的。但無論是否具備應有的智慧,也不管歐元是存是廢,相當一部分歐元區國家都必然主動或被動地經過一輪大規模結構調整:產業的充實化,社會福利的適當下調,都將不可避免。

  日本經濟陷入停滯已20年了,迄今仍然不見大的起色。日本資本市場日漸滑落,儘管最近宣布了東京證券交易所和大阪交易所合併,但正如英國《經濟學家》的評價,也僅是“新瓶舊酒”,因為資本市場甚至金融中心是由經濟增長決定的。

  然而,不同於歐美的是,儘管日本國債餘額已占GDP的200%,但民間儲蓄充裕,高端製造業和相關產業仍然殷實而強大。幾十年來所形成的一系列產業組織方式和經營管理機制,仍然相當有效。日本在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方面的技術實力與潛力,也不能小視。

  只是,日本似乎越來越顯示出不願搭上中國這個最鄰近也最充滿活力的經濟快速增長列車。如果東京一味讓華盛頓牽著鼻子走,在東亞地緣政治格局中不時製造事端,或者在環太平洋區域內,醉心於美國倡導的所謂“跨太平洋自由貿易區(TPP)”,熱衷於遏制中國增長,而不是互補共榮,無論日本現有產業所需要的市場,還是新技術的大規模產業化,都將受到阻礙,至少難以獲得有效發展的足夠動力。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