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帝王陵墓不能輕言發掘

http://www.CRNTT.com   2012-01-20 11:57:15  


《新五代史·溫韜傳》載:“韜在鎮七年,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惟乾陵風雨不可發。”
定陵發掘的悲劇最終在考古界形成了帝王陵“百年不動”的鐵律
  中評社北京1月20日訊/本月12日,有消息稱相關部門正在研究是否發掘乾陵——武則天與唐高宗合葬墓,雖然乾陵管理局很快予以否認,但自06年經濟學家張五常提議發掘秦始皇陵以來,乾陵和始皇陵這兩座被認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帝王陵墓一直沒有脫離是否挖掘的爭議漩渦。而從歷史上看,陵墓發掘還是謹慎為好。 [詳見鏈接]
   
帝王雖多,保存完好的陵墓已為數不多 
   
  始皇之後500餘位皇帝,但存留帝王陵寢集中於漢唐明清等“盛世王朝” 

  中國歷史上稱帝的人數不少於500人,但擁有大規模帝王陵墓的也僅集中在秦漢、唐宋、明清這三個時期。建造規模龐大的帝王陵墓需要動用人力財力,這需要王朝國力的保障,因而像漢唐、明清這樣的時代所留下的,有名有姓的帝王陵墓也最多。

  史料中記載,有名有姓的皇陵有:漢十一陵和東漢十二陵、唐十八陵、北宋鞏縣八陵、南宋六陵、明十三陵以及清東陵和清西陵,而元代所有皇帝死後都回葬漠北,“帝陵不起墳壟,葬畢以萬馬踏平”,所以至今尚未有元朝帝陵被發現。 
   
  而帝王陵墓多半難逃被盜宿命,明清之前保存完好的陵墓已剩2座 

  歷史上,盜挖帝王陵墓的事一直沒有間斷。西漢末年赤眉軍入長安,除文帝霸陵外,其餘帝陵全被盜掘。東漢末年,董卓脅持漢獻帝南遷長安,“又使呂布發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寶”。西晉末年,長安饑民又挖開了長安城東南剩下的霸、杜二陵。

  唐末黃巢起義,除乾陵外,長安周圍的皇陵幾乎被發掘殆盡。而後來五代耀州刺史溫韜,領兵盜挖唐陵。北宋滅亡之後,鞏縣八陵都遭到了破壞。元世祖時期,江南釋教總攝西僧楊璉真伽與演福寺僧允澤等人在宰相桑哥的支持下,“遍掘諸陵”。
   
  冒進發掘曾造成重大損失,萬歷皇帝“挫骨揚灰”換來“帝王陵墓百年不動”“潛規則” 

  定陵是共和國歷史上第一座也是目前唯一一座經國務院授權,有計劃、有組織、主動發掘的帝王陵墓。然而地宮洞開後,無數奇珍異寶在接觸空氣的瞬間暗淡成灰,三口金絲楠木精製而成的巨大紅漆棺椁被人遺棄而毀壞,萬歷皇帝及其兩位皇後的屍骨在接踵而至的文革浪潮中被視為“封建餘孽”付之一炬……考古學者們痛定思痛,上書周恩來,最終定下了“百年內不動帝王陵”的“鐵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