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薛理泰:伊核問題上的戰略博弈

http://www.CRNTT.com   2012-01-26 10:34:24  


 
歐盟制裁旨在釜底抽薪

  這次歐盟採取的措施,是迄今針對伊核問題的最嚴厲的制裁,旨在釜底抽薪,削弱乃至切斷伊朗在核能領域籌措資金的能力,藉此向伊朗施加空前強大的壓力,以迫使德黑蘭重回談判桌。儘管這項制裁對於深陷債務危機的歐盟國家,尤其是從伊朗進口價廉石油的希臘、意大利和西班牙這三個國家,必然會給本國捉襟見肘的經濟帶來十分嚴重的問題,以雪上加霜。然而,歐盟諸國仍然取得共識,一致通過了這項決定,說明伊核問題確實涉及西方國家的“核心利益”,以致美、歐在處理這個問題時立場迅速趨於一致。

  上述情況說明,西方國家在軍事、經濟兩方面雙管齊下,在運用國家機器施壓的努力上,已經旋緊了最後一個螺絲。可以說,這些努力業已達到僅次於對伊朗發動戰爭的地步了。至此,雙方關係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下一步,就看伊朗能否迷途知返了。

  既然歐美認為伊核問題涉及其核心利益,處於欲罷不能的狀態,然則,如果伊朗不能見機而作的話,一場戰爭是斷乎不能幸免了。假定這個前提正確,則國際社會加大對伊朗制裁的力度,實際上是避免戰爭降臨的唯一途徑。

  過去俄、中兩國支持的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制裁伊朗的決議案,力度不到位,堪稱不痛不癢,最終效果等於零。君不見,聯合國決議案通過以後,伊朗仍然抓緊研製核武器的進度,不稍懈怠,而且在外交姿態上依然強硬,決不後退半步。過去聯合國制裁伊朗的決議案究竟是否有效,由此略見一斑。

伊朗缺乏有效反制手段

  當然,俄、中兩國出於國家安全利益,在伊核問題上持此立場,自有其考量的基點。問題在於,此等立場是否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唯一的鑒定標準就是此等立場是否有助於避免一場戰爭。

  下筆至此,就制裁與戰爭之間的因果關係作一番就事論事的探討。在伊核問題上,確實存在這樣一個邏輯:制裁奏效,則戰爭可以避免;制裁無效,則戰爭必然降臨。有鑒於此,要在波斯灣地區避免一場高強度的局部戰爭,就要加大制裁的力度;倘若制裁的力度不到位,則一場戰爭終究不能避免。

  從戰略博弈的角度往深處思考一下,則會發現歐美還握有足以制伊朗於死命的其他手段,尚未到無所不用其極的階段,而伊朗對於歐美的強大壓力卻只有招架之力沒有還手之功,至於有效的反制手段則付諸闕如。兩造戰略博弈的結果,是未卜先知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