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當洋人學會中國“潛規則”

http://www.CRNTT.com   2012-02-10 11:13:19  


 
  然而,當這些外企在適應了中國廉價勞動力、山寨橫行、關係和飯局這類的“潛規則”之後,他們發現在中國做生意,本土化似乎更有利,不用大把的薪水就能獲得勞動競爭力,相對於強調產品質量、售後服務、生產安全,公關幾個關鍵人物,不僅成本更低,而且擺平的效率更高。當這些外企變得更有“中國味”,越來越像中國的企業的時候,他們活得更好,這就是為什麼豐田車在美國道歉,在中國不低頭的原因。

  開放推進改革,不如“大醬缸”給力

  在中學的課本上,我們就學習,改革和開放是相互作用的,改革促進開放,開放推動改革。在孫立平教授說,改革日益板結化的今天,通過“外來撞擊”的開放促改革也變得凝固了。《非你莫屬》上海歸們在求職中表現出來的學識水平遭受質疑,而中國精英們移民海外跑路,進來的外企則和政府等公關對象打得火熱,洋人們為五鬥米折腰,不再告訴你國際標準如何,而是以拓展市場和忽悠土鱉的方式,大賺其錢。

  春晚上,安排上幾個老外來做中國文字的遊戲,說幾句模仿很久的祝福話,就以為中國文化令外夷來朝了,人家只不過是循著你的虛榮心,逗你玩兒。

  柏楊把中國“潛規則”比喻成一個大醬缸,無論什麼東西進去,都被浸染成醬色。就是在科學法治和文明國度講規則的洋人,一旦進入在個大醬缸,也都會“南橘北枳”,外來文明一沾上醬缸就都帶上了中國特色,也許,這正是所謂“中國模式”信奉者引以為傲的地方。

  □ 結 語:不要被醬淹死

  全球化本身意味著文明規則的碰撞,如果說以往洋人外企還能像雞蛋那樣挑戰中國這塊石頭,那麼今天石頭還是那塊石頭,而雞蛋卻學會了如何與石頭黏在一起。洋神醫也好,康菲石油也好,它們在這塊土壤上,被浸染了,它們學會了如何生存,如何本土化。當它們不再帶進新的文明規則,而中國跑路的留守的,看到的都是中國“潛規則”的全球化,中國模式的普世化,那麼我們真的就是井底之蛙,被醬淹死了。

  (本文來源:搜狐新聞頻道《論座》NO. 485/2012年2月2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