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改革不是簡單打倒既得利益

http://www.CRNTT.com   2012-03-08 10:43:33  


 
  《21世紀》:這些政治經驗和政治智慧對中國今天的改革,有哪些啓發?

  鄭永年:我們對改革要持一種開放的理解心態。我們的經濟改革為什麼能夠推行下去?這是改革者的策略問題,就是要在既得利益之外培養新的利益,用新利益來克服老利益。

  回溯歷史,在改革早期,因為城市既得利益比較強大,領導層首先進行的是農村改革。在毛澤東時代,農村基本上被體制所隔離。盡管農村改革也有阻力,但這些阻力因為不是體制的主體,改革的阻力比較小。這是農村改革很成功的主要因素。農村改革的成功為城市改革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和制度基礎。

  在城市改革開始後,因為國有經濟部門既得利益比較強,所以,改革者先不動國有部門。國有部門的改革,只是政府向企業的分權,或者中央向地方的分權,可以說是一種體制內部改革。如何培養新利益?領導層就容許在國有部門之外逐漸發展出非國有部門來,其中既包括私營經濟也包括外資經濟。隨著他們的成長,國有部門自然感到壓力,等到時機成熟的1998年,國企開始全面改革。成長起來的非國有部門既可以接受部分破產國有企業的資產,也可以為國企下崗工人提供很多工作崗位。

  很多人往往認為,既然改革的阻力在於既得利益者,那麼就要針對他們,剝奪他們的利益。但是前面的經驗告訴我們,先不要急於不切實際地觸動既得利益,期望一下打倒既得利益者,甚至斷了他們的後路。任何一個層次的改革,如果其操作者持這種思維的話,改革注定要碰壁。這是革命而不是改革的思路。

  改革是要在現行的既得利益之外,培養出新的利益來,同時對既得利益者要逐步改革,改變他們追逐利益的方式。等到新的利益培養出來之後,再動既得利益,效果就好很多。新利益一方面對既得利益構成了壓力,另一方面也能消化改革既得利益所產生的成本。

不要錯過社會改革的戰略機遇期

  《21世紀》:那麼我們應如何推動改革共識的形成?

  鄭永年:要明確當下和未來5-10年的改革共識是什麼,其中包括了改革路綫和目標,以及如何執行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都能確定,那麼我們就找到了未來改革的頂層設計。

  改革共識的形成,一方面離不開思想解放和討論,另一方面要對當下的形勢做一個清晰的判斷。

  在任何社會,改革都可以分解為政治、經濟和社會各個方面。從改革的步驟來看,俄羅斯和東歐是一步到位的綜合改革,經濟、政治和社會改革一起來,而中國選擇的則是漸進改革。採取哪一種模式當然不僅僅是改革者的主觀選擇問題,而是受各國客觀條件的制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