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中國經濟:用市場之手推進發展方式轉變 | |
http://www.CRNTT.com 2012-03-28 08:16:40 |
而放眼中國,文革之後中國經濟幾近崩潰的局面逼迫我們走向改革開放,因為不改革開放只能是死路一條。以開放促進改革,以改革擴大開放,是中國此前30餘年經濟發展和政策選擇的重要經驗。改革開放的最大成就之一,是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當代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國內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很大程度上源於經濟體制的不平衡,凡是經濟發達的地區,無一不是市場經濟發達的地區。 在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過程中,我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共十七大總結改革開放30年的歷史經驗,鮮明地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這條道路和這個理論體系。”可以說,沒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就不會有“這面旗幟”、“這條道路”、“這個體系”。 文章認為,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推動力。經濟發展方式如何轉變,轉變的方向和轉變的過程,不取決於任何人為的力量和意志,歸根到底,還是要靠市場的自發性作用。市場在收集和處理信息的有效性和效率方面要比任何政府、團體和個人強大得多。市場的第一手信息掌握在每一個經濟主體手中,專家和領導所掌握的知識和信息,並不等同於人們處理解決問題的全部知識和信息;信息的不對稱決定了市場主體和政府的有限理性,有效的市場經濟制度安排可以彌補有限的理性,市場經濟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和利用人們掌握的全部信息。 當然,以市場手段深入推進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也離不開政府“有形之手”的助推。擴內需、調結構,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基點和主攻方向。政府的作用就在於提供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尤其是要通過改善民生營造和諧的發展氛圍。 文章強調,中國發展的階段性和現實性,決定了必須要把市場主導的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同當前政府主導的民生改善更好地結合起來。政府要緊緊圍繞保障群眾的基本需求,實施好保障房建設、新一輪醫改、集中連片扶貧攻堅等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發展工程,注重發展經濟和提高居民收入同步,以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和信心,促進消費和投資良性互動,使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為順利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