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宏觀經濟決策亟待撥開“保增長”迷霧

http://www.CRNTT.com   2012-05-18 08:13:43  


 
  同樣,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邏輯框架下,與美歐和日本經濟高度聯動的中國經濟正回歸理性增長的常態。從支撐經濟增長的一系列動力來看,中國自1980年以來長達31年的高速增長周期告一段落,進而回歸到6%至7%的中等增速區間,應是最正常不過的常態了。再說中國經濟規模已躍上了6萬億美元台階,每增長一個百分點所需要的資源增量大大超過前十年。假如在2016年前後,中國經濟規模達到了10萬億美元,斷不至於再提8%的口號了。

  假如增長質量能夠逐年提高,7%的增速又有什麼可擔憂的?中國理應從現在開始就做好適應中等速度增長的政策與心理準備。無論是決策層還是有關市場參與主體,其經濟工作與經濟行為的著力點不應偏好於一時或者局部經濟指標的波動,而應在尊重經濟規律的前提下著力推動增長動力切換與產業升級,以期求得有效經濟增長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常態。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撥開“保增長”的迷霧。

  文章稱,30餘年來,中國經濟政策的演繹一直沒有跳開凱恩斯主義的範疇,這並非否定凱恩斯主義在特定時期的工具價值,而是說在中國這樣經濟結構複雜、國情獨特且沒有太多先行經驗可資借鑒的新興經濟體,需要適時總結過往經濟發展經驗教訓,以找到一條真正契合自身經濟可持續增長的發展路徑。或者說,中國在探索後起大國優化的經濟發展模式過程中,需要且應該對宏觀經濟增長理論有新的貢獻。而在此之前,首先需要撥開的就是“保增長”的迷霧。因為“保增長”本身就是一種次優的政策選擇,是在經濟增長內生性動力失靈的情況下政府對經濟“熱啟動”的相關政策安排,其政策實施效果儘管可以在短期內達到提振經濟的作用,但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副作用,不僅有可能吞噬“保”來的成果,還會加劇已有的經濟失衡並使經濟沉屙愈積愈深;深層次的後果還在於犧牲了經濟轉型難得的時間窗口,增大了經濟轉型的剛性成本。

  文章指出,撥開“保增長”迷霧的鑰匙掌握在政府手里。其實,政府業已啟動的相關改革已為經濟實現有效增長提供了不少前期準備,只是力度還遠遠不夠。以筆者之見,除了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以減少政府對資源配置的過多幹預之外,目前更應盡快降低關鍵領域投資的准入門檻,以調動民間資本的投資熱情,這是確保經濟獲得持續增長動力的第一步。下一個重要步驟是在全面啟動收入分配改革的基礎上,以減稅與適度的政府轉移支付為先導,盡快建立真正覆蓋全社會的社會保障體系。還有,在加快市場與法制建設的同時,理應加大對人力資本的投資與前瞻性的技術的投入,力爭早日完成增長動力的切換與產業升級。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