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中評論壇:港新政府如何推國民教育

http://www.CRNTT.com   2012-06-08 00:26:13  


李焯芬指出,有八、九成回應者都支持“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創立。(中評社記者攝)
 
  楊耀忠:三年的開展期裡面,如果有些學校貨不對板、跟你對著幹,不提供多角度思考,而是全盤批判性地教學,教育局怎麼辦呢?會不會達不到預想的目的,各自為政?如果學校做得不好、教學偏頗,教育局去糾正,卻被指責“鉗制教學自由”,又怎麼辦呢?

  李焯芬:如果三年之後有學校不跟隨“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來開辦課程, 教育局會通過視學制度來處理,視學小組會指出其不足之處,要求糾正。我們要求老師全面、清晰地看問題,這是一個教學標準。我再補充一點,在這期間,教育局還會做很多老師培訓的工作。我們不會低估實施的難度,但相信情況慢慢改善。
 
  王翠蘭:香港現在的主流社會,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都清楚知道,學生未來的出路跟中國沒法分開,所以不會排斥跟中國相關的教學內容。問題是怎樣篩選及如何嵌入課程裡,才是教師最關心的問題。如果說香港過去的國民教育失敗的話,如何解釋過去幾十年裡凡是內地需要幫助,香港人總是樂於慷慨解囊和存在救助意識?所以說雖然歷史、價值觀中港兩地有分別,但是放在市場機制裡面,慢慢運作,大家很願意自我修正、吸收。

  由於這個課程不牽涉公開考試,教育界無論如何都會有一些反彈。我認為,既然不涉及公開考試,課程設計方面是不是一定要出版商去做呢?我對出版商沒什麼信心。雖然說課程涵蓋五個部分,但我們知道重點始終在“國家”這部分。如果推出這個國民教育,加上初中三年的“生活與社會科”,中國歷史科會進一步被擠壓,其實充實一下中史科的內容,更多地展現當代中國元素,講解中國的社會主義的成功之道等等,香港的學生就能對中國近代史有更好的掌握和包容。

  李焯芬:我同意她的意見,外國的教育也有不少國民教育的內容。我的孩子在北美讀書,要讀很多本國歷史,也算是國民教育內容的一部份。現在我們這個課程涵蓋很廣,也試圖將中國近代史包涵進去。至於出不出教科書,其實是書商的決定,估計會有相當多的教材面市。同樣的內容,比如德育,天主教和佛教學校教的德育會有些不同之處。教育局也會收集老師的教案等材料,提供給各校參考。
 
  呂如意:表面上看,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包括兩個重點,予人感覺應各佔50%比重,但是根據課程指引的內容卻分為五個範疇,即包括個人、家庭、社會、國家和世界。如此看來,似乎德育涵蓋面比較多。我希望了解實際上國民教育佔的比例有多大呢? 

  李焯芬:課程的五個環節為什麼放在一起呢?我們的看法是,一個人本身是一個好人,有好的品德情操,才會成為是一個好的國民,因此國民素質和個人品德相關,可以將兩者連在一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