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 中國傳統教育哲學及其弊端

http://www.CRNTT.com   2012-07-17 10:32:37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7月17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的文章“中國傳統教育哲學及其弊端”,作者認為,在中國,知識領域沒有獨立性,成為政治權力的一部分。而政治的最高目標就是秩序,創造秩序和維持秩序。秩序就是保持現狀,不但不追求變化,反而阻礙變化。詳論如下:

  討論中國今天的教育哲學問題,避免不了中國傳統教育哲學問題。中國傳統的教育哲學是怎樣的呢?討論教育哲學不能過於抽象,而應當回答“誰的教育哲學?”這個問題。這裡,我們首先應當關心的是教育者和知識界的教育哲學,因為這個群體是教育的主體。無論是知識傳授還是知識創造,這個群體的教育哲學是決定性的。那麼,傳統上,誰是教育者呢?

  傳統道家有針對其弟子的教育哲學,但沒有發展出針對社會的教育哲學。道家強調個人道德的發展,但沒有社會教育哲學,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道家對社會少有關心。道家向往的是與世界隔離的生活,這個群體以山林樹木為伴。這就決定了這個群體不可能發展出面向社會的教育哲學。道家因此是一種道地的人生或者宗教哲學。第二,道家也有方法論上的問題。道家關心自然世界,又堅持獨立個性,不依附權力和利益,從這個角度上看,道家是最有可能發展出知識體系來的。但實際上則不然。為什麼?除了不關心社會現實之外,主要是方法論上的問題。知識體系來自主體對客體的研究,但在道家那裡,主客體是不分的。道教堅持人與自然的合一,從今天的角度看,這一思想具有非常的現代性,甚至是後現代性。但因為主客體不分,道家沒有發展出自己的知識體系,尤其是和人類社會有關的知識體系。

  和道教一樣,佛教也有針對其信仰者的教育哲學,但沒有針對社會的教育哲學。這和西方宗教構成了鮮明的對比。西方教育尤其是大學源自宗教,當然從宗教到大眾教育,這是一個複雜和痛苦的過程。中國的宗教沒有演變出大學來。這裡只是指出這個事實來,並不是說這是中國宗教的錯。宗教的對象是社會大眾,但沒有發展出教育哲學來。從學術上看,這是個很有意思的研究課題。道教不關心社會,很容易理解。但佛教則是非常關心勞苦大眾的,為什麼也沒有發展出教育哲學?這可能和佛教不是一種具有使命感的宗教有關。佛教強調“空”、“出世”等概念,滿足於現實,著眼於“來世”,這使得其不關心現實和改造現實,這和西方具有強烈使命感的宗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