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三藥方”應對中國經濟的潛在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12-09-03 08:23:45  


 
  文章認為,對全球來說,能逐漸度過2008年的經濟低穀,中國因素起到很大作用。對中國來說,之所以還談不上經歷危機,外因是全球金融危機尚未演變為全面經濟危機,內因是強有力的政府預算能力,以及城市化帶來巨大的投資拉動。然而,如果從長周期理論的視角,2020年是一個重要節點,假設百病纏身的全球經濟“馬車”屆時再次垮掉,中國經濟則會真正面臨內憂外患。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中國經濟開始面臨兩方面巨大挑戰。從需求面來看,目前加速城市化時期已經到來,到2020年左右城市化帶動的投資動力必然會弱化,甚至逐漸達到臨界點。伴隨著工業化進程,缺乏技術進步支撐和勞動生產率下滑,也使製造業投資不容樂觀。在缺乏公共服務與金融支持的情況下,居民消費還難以主導需求。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和中國戰略轉型也使得出口拉動效應下降。因此,如果不進行經濟模式改革,必須會出現GDP“三駕馬車”難以為繼的時刻。

  從供給面來看,取決於資本、勞動力和人力資本、技術的作用。長遠來看,扭轉全球經濟失衡導致儲蓄率下降是肯定的,而人口紅利消失也會使勞動力因素弱化。沒有了資本與勞動力要素支撐的高速增長,還能依靠什麼?如果說靠人力資本因素,那要看到其影響是複雜的,即使在新增長理論中,也是具有嚴格約束條件的。具體到中國,似乎僅靠學歷教育促進的人力資本提升,並未對增長起到多大作用,中國更需要的是熟練技術工人和專業型人才。就技術因素來看,政府推動的自主創新仍然進展緩慢,政策強調推動技術進步已經多年,我們卻仍未擺脫全球產業鏈的低端位置。

  文章指出,要應對這個十年末可能面臨的危機,需要三個藥方:

  其一,從總需求和總供給入手,這也是一枚硬幣的兩面。首先,將提升最終消費中的居民消費作為國家戰略,這就需要在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消費渠道和手段等方面全面改革。其次,從收入角度來看總需求,非政府部門的收入規模比重受到抑制,邊際資本回報率不斷下降,更需要通過二次改革重現上世紀80年代的“放權讓利”,尤其是要約束國有資本的低效擴張,且在要素市場打破壟斷。最後,從總供給來看,既應該以新的教育理念來優化人力資本,也應該大力促進“草根技術進步”能力,使自下而上的民間創業和創新成為企業精神主流。

  其二,在很大程度上,國內外各界對於中國經濟的信心,來源於財政汲取能力。換句話說,政府的現金流量表雖然出現壓力,但是資產負債表仍然不錯,有龐大的土地資產、國有金融和非金融資本支撐資產方,能夠應對隱形負債。然而,一旦經濟下滑、信心喪失,失去流動性的資產同樣可以成為“炸彈”。因此,未雨綢繆優化政府資產負債表,適當緊縮政府資產負債規模,也是重要的選擇。

  其三,強化國際金融危機應對能力。在金融傳染日益凸顯的今天,如果應對和轉嫁金融危機的能力不足,往往會為發達經濟體的轉型“買單”。所以,積極參與國際金融遊戲規則制定,穩步推動金融國際化進程是必要的。當然,加快國內金融市場化改革是前提,否則超前的金融開放反而得不償失。

  總之,只有進行第二次徹底的經濟與體制改革,才能有效應對未來真正的危機挑戰,化“經濟危機”為“周期波動”,否則就只能如教科書中所言,靠危機來解決潛在矛盾。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